东营警方倡议市民依法文明驾驶

2015-07-13 17:23:00    作者:解朋龙 邵明峰   来源:大众网东营频道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警方;倡议;市民;依法;文明驾驶
[提要]今年上半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2.8万起,其中酒后驾驶1344起,毒驾4起,拘留610人,扣留机动车1195辆。

  大众网东营7月13日讯 今年上半年,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2.8万起,其中酒后驾驶1344起,毒驾4起,拘留610人,扣留机动车1195辆。这是东营公安交警部门公布一组数字。“醉驾入刑”已经实施四年了,东营仍有不少市民置生命安全与法律法规于不顾,酒后驾驶、醉酒驾驶甚至“毒驾”,影响了道路交通秩序安全,他们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工作中,东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多种措施,严查严管交通违法行为,努力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倡议市民群众远离酒驾、毒驾,依法文明驾驶,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文明出行环境。

  严查严管重点交通违法行为

  死亡人数和受伤数同比分别下降28.7%、17.7%

  今年上半年,东营全市公安机关通过开展“对生命安全负责、向交通事故宣战”以及“七类重点车辆、七种违法行为” 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路面交通秩序管控,全面深化隐患排查整改,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大幅下降。1至6月份,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5人、受伤209人,同比分别下降28.7%、17.7%。

  东营公安交警部门始终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通过组织开展多部门、多警种联合执法行动、异地用警集中整治等方式,严查严纠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先后组织在全市开展集中排查行动4次,累计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690处,组织开展公路平交路口大排查,对全市近4000个路口进行了全面排查,认真组织对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梳理分类,向各级政府报告隐患405处,整改296 处。

  与此同时,东营市公安局加快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进度,计划投资8800万元,建设包括交通视频监控、路况信息管理、机动车违法采集、机动车稽查布控、指挥调度集成、社会化服务、车辆速度控制与诱导、重点车辆监管等八大系统,建设范围覆盖我市高速公路185公里、国道81公里,省道612公里。

  推行车辆人员属地化和“黑名单”制

  近2万辆车2千驾驶人列管

  东营市公安局创新对重点车辆和重点驾驶人,交警和派出所双重管理“双管双控”模式,通过探索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的源头监管机制。

  东营全市交警、治安部门按照“一企一档、一车一档、一人一档”的要求,对全市重点运输企业、重点运输车辆、重点驾驶人全部登记造册,并对存在酒驾、毒驾、年度违法记满12分、年内有10次以上道路交通违法记录、发生事故负主要以上责任等5种违法行为的重点驾驶人,纳入辖区交警中队、属地派出所的双重管理,民警定期登门教育,签订安全协议,强化安全提示。同时,采取将重点驾驶人群纳入“黑名单”管理等方式,及时通过手机短信、“双微”平台等向驾驶人推送安全提示信息,督促其自觉守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应用,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水平。

  目前,已属地化重点车辆18887台,关联驾驶人5910人,并根据属地划分,向各分县局推送5160人,列管2148人。

  危害大查处难度高

  毒驾将成打击重点

  比起酒驾,毒驾的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吸毒驾驶时,往往会因为精神亢奋甚至出现妄想、幻觉,导致盲目驾驶发生交通事故。而有数据显示,毒驾后的反应时间也远远长于酒驾。

  “与查处酒驾相比,毒驾的查处更为复杂,酒精测试可通过呼吸机当场检测,但毒品检测一般多为尿液检测,速度慢,不利于现场执法。”东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孙中才说。而涉毒人员也普遍存在这样的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出事故、交警不仔细查就没事,而往往安全隐患就在这些侥幸心理中埋下,最终只能品尝毒驾的苦果。

  “我们将与禁毒部门配合,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提高打击毒驾力度,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孙中才说。同时东营向广大市民,特别是驾驶员朋友发出倡议,拒绝酒驾、毒驾,远离交通隐患。市民如果发现有吸毒人员持有驾驶证,或者车辆驾驶员有吸毒行为,请积极向公安部门举报,并力所能及的劝阻酒驾、毒驾等行为。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