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赛的举行,让东营在国际体育的大舞台上声名大噪,马拉松逐渐成为东营的一张城市名片,更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带来契机,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到健身运动中。东营“10分钟健身圈”的打造,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健身的快乐。每年上万人参与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让健身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家门口”就能健身
行政村健身工程全覆盖
2011年,清风湖北岸、清风湖西岸,湿地公园北岸、湿地公园西岸广场均安装上了约3500多平方米的健身路径。2012年,东营再次投入市级体彩公益金170万元,资助建设乡镇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个、社区(居委会)健身场地3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0个。2013年,将在51处城市社区和161处农村社区,规划建设212处“10分钟健身圈”……
一连串的数字不仅仅是政府对全民健身的高投入,其背后更多的是给市民健身运动带来的便利。“除了恶劣天气,每天都会早起坚持健身走,我已经参加了两次国际‘马拉松’。”东营某政府机关上班的37岁的李先生谈起这些年的健身历程,他归结出一句话,“路边的健身器材越多,加入健身的市民就越多。”
4年前,李先生开始坚持健身走路,“刚开始的时候,是我一个人早起走路,后来几个同事也加入到健身的队伍。”他说,这样我们对路边的健身器材的利用就越来越多,“几年前,多数市民还是以走的方式锻炼,但现在沿着黄河路走走,可以发现每走一段路就能看到几个健身器材。而且在小区内,也增多了很多健身器材,出家门口就能做运动。”
“现在东营正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其中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的建设是重要组成部分,再结合新农村的建设,市、县、乡分别建设大、中、小型健身中心,辐射带动社区(行政村)的健身建设。”东营市体育局的工作人员介绍。
在城市体育基础设施日趋完备的同时,乡村体育设施也越来越多,方便农民健身运动。在利津县汀罗镇前崔村的2000平方米的广场上,设置的多种样式的健身器材,不仅让村民有了健身的地方,也让村民多了休闲的场所,茶余饭后,广场上就会聚集很多村民在此健身、聊天。像前崔村这样有健身器材的村庄在东营还有很多。据悉,东营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健身工程全覆盖,2013年,东营将确保市民以住所为中心,已正常速度步行10分钟左右(直线距离1000米),即可找到可供健身的设施、场所或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