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之劳 从我做起—东营城区垃圾分类现状分析

2014-03-10 10:07:00    作者:赵金子   来源:东营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垃圾分类 分类 分类回收 分类收集 我市
[提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垃圾处理从源头上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韩金峰认为:“有些市民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可拿出家门就不知所措了,除了废品回收人员直接收走的,其余的垃圾只能放进垃圾箱。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是发展循环经济、落实节能减排要求的重要举措之一,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垃圾处理从源头上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闻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市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问题日益突出。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垃圾分类的实施过程并不乐观,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对我市垃圾分类回收现状和问题进行了采访调查。

  【我有话说】

  一次探索性尝试——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宋茂军

  近年来,国内许多经济发达城市相继开始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和推广工作。“我市也在城区各主要街道设置了分类收集果皮箱,做了有益的尝试,但这项工作的推广进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涉及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切身利益,它是市民生活水平、素质修养和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从国内多个城市实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和推广工作情况来看,此项工作进展缓慢。”市城市管理局环卫处副处长宋茂军对目前垃圾分类工作做了初步分析。

  在宋茂军看来,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等,更需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的联动体系。近年来,国务院批转了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对生活垃圾分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就我市今后垃圾分类回收的打算,宋茂军说:“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城市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配套完善相关分类收集运输处理设施,加大分类回收宣传,在符合条件的居民区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在全市推广,努力为提升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做出积极贡献。”

  加大宣传引导是关键——市政协委员韩金峰

  《关于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回收的建议》是市政协委员韩金峰今年的政协提案,在他看来,随着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垃圾分类回收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近年来我市市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有所增强,有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但最终实施情况并不乐观。”

  韩金峰认为:“有些市民对垃圾进行了分类,可拿出家门就不知所措了,除了废品回收人员直接收走的,其余的垃圾只能放进垃圾箱。保洁员在清理垃圾箱的时候,并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是一并倒入保洁车内,送到垃圾中转站后,各种垃圾是不分类处理的,这就使市民在家里的分类成了无用功。”因此,作为一名政协委员,韩金峰建议除了需要政府出台相关规定外,更为关键的就是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倡导广大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做到家喻户晓,众人皆知,使得垃圾分类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行为。

  分类投放从“心”做起——社区物业管理人员李胜斌

  李胜斌是深圳住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住宅区项目经理,负责东营区6个小区的物业管理,根据多年的社区物业管理经验,李胜斌谈到垃圾分类投放回收的问题时,无奈之情溢于言表,“尽管管辖的6个小区中总共投放了约100余个分类收集果皮箱,但在工人清理的时候发现市民还是很难自觉分类投放,更是加大了分类回收的难度。”

  据李胜斌介绍,一般在社区垃圾池里都会放着2至3个垃圾桶,但并没有严格按照垃圾分类的标准设置垃圾桶,之所以这样做,在李经理看来也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习惯问题,居民在家中清理垃圾的时候就没有分开,基本都是除了一些大件垃圾外剩余的都扔到垃圾桶,这种习惯已经形成,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二是成本问题,如果我们设置几个分类回收的垃圾桶,即便是居民有这习惯,同样也增加了我们的清运成本。”

  记者发现,在社区物业管理这块,垃圾分类投放的确不好实施,据不少社区居民反应:“每隔几天都有拾荒者来翻捡垃圾中的纸箱、饮料瓶等,他们在翻捡时往往把一个桶的垃圾翻出来,留下有价值的后,剩余的就扔进另一个桶,这样即使实施垃圾分类,也会把先分好类的垃圾弄乱。”

  分类果皮箱并不“分类”——环卫工人陈晓霞

  陈晓霞是一名环卫工,主要负责沿街分类果皮箱的清理工作,就她多年来对果皮垃圾清理的经验看,垃圾分类投放确实有难度。她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市民即使看到有分类回收的垃圾箱,也不会真正去把手中的的几样垃圾分开放,因为太费事。”

  记者查看多个分类垃圾箱发现,尽管果皮箱上都写着“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有害物”三种投放入口,但掀开一看,垃圾基本都是固定集中到一侧的投放口,中间那个小的“有害物”投放口基本没有垃圾。陈晓霞说:“市民嫌麻烦是一回事,还有的市民搞不清哪些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更别说啥是有害物了。”记者掀开多个垃圾桶发现,居民的分类确实不彻底。在一个“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里,发现了青菜叶子、剩饭等杂物。甚至在“有害物”的垃圾桶里,还有些塑料袋、废纸及捆菜的绳子。对此,陈晓霞一边用铁夹子捡拾,一边笑呵呵地说:“这个问题很普遍,很多居民还没有养成习惯,或许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好起来吧。”

  好习惯是起点——市民

  “垃圾分类主要靠居民自觉,社区物业只能督促一下,不可能整天站在那里督查市民。”在市民王女士看来,“垃圾分类都是习惯问题,大部分人都觉得垃圾分类好,可习惯上总是不分类。”

  因为对每个人来说,垃圾分类关键是先从习惯养成,比如说市民在家里清理垃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先将垃圾分好类,分装在不同的垃圾袋里,需要卖废品的归一块,厨具油渍等难以清理的归一块,废旧塑料、电子产品等归一类等等,如果从源头开始就分好类,之后垃圾分类就不困难了。“当然,垃圾分类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个人、家庭、社区和政府都要积极参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多数市民表示。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