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东营·“母亲河”里的“水”知识 “灌溉”东营人的品质生活

2020-07-10 11:51:12 来源: 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作者: 徐金磊

/

  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离不开的必需品,是涉及我们生活的关键要素。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这里有纵横交错的河渠、星罗棋布的水库、逶迤壮观的防潮大堤等水利工程,为黄河三角洲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着可靠的水资源供应和防洪安全保障。但你了解我市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的现状吗?本期用水那些事儿,带你了解各行各业的“水知识”。

  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哪里来?

  东营市90%以上的用水来自黄河

  水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各种方式渗入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我们对水资源的调配也形成了与水有关的一段段历史。

/

  “我市客水资源主要包括黄河、小清河、支脉河等,90%以上的用水来自黄河。”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黄河水的依赖源于我市的自然条件。我市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从全年看,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尤其是7、8月份,易产生洪涝灾害。而其他季节降水稀少,季节性干旱时常发生,对农业生产不利。从地下水质分布看,仅小清河以南广饶县境内有浅层淡水。而其余的广大地区均属咸淡水混合区和咸水区,因此,灌溉形式主要为引黄、引河灌溉。

  丰沛的黄河水,为东营市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水源。“新中国成立初期,干旱年份用汽车向缺水地区运水,但需量浩大,这些记忆早已定格在那个水荒的时代。”工作人员指着泛黄的老照片向记者介绍,“直到引黄工程相继建成,供水问题才有所解决。”20世纪50年代,利津、垦利沿黄先后修建5处22条虹吸管,不仅解决部分农田用水,更重要的是解决部分边远地区人畜用水;进入60年代后期,随着石油工业的开发和引黄灌溉事业的再度兴起,沿黄兴建了多处引黄涵闸、虹吸和扬水站,除农田灌溉外,均直接为城乡及油田工农业和人畜供水服务;东营市建立后,胜利油田及地方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城乡供水随之骤增。改建了王庄、胜利、官家引黄涵闸,使全市引水能力增加了3.6倍,为城乡及油田供水创造了条件。

/

  用水大户在哪个行业?

  农业用水占比最大

  兴水利、除水害是历代治国安邦的大事,从公元前2070年夏朝大禹治水的传说到2100年前汉朝司马迁的水利史书《史记 河渠书》,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水利。

  “水中长期供求计划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国土规划为依据,在水资源评价成果的基础上,遵循供需协调及平衡的原则而制定。”工作人员说道。 供水计划事关市民的基本生活,那么供水都有哪些分类呢?市水务局水资源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供水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农业需水、工业需水、生活需水、城区河湖及生态环境需水。”其中,农业需水包括农田灌溉、林牧渔副需水量;工业需水包括电力工业、石油工业等需水量;生活需水包括城镇生活、农村生活需水量。据《东营水利志》1987至2001年历年用水量统计来看,农业为用水大户占64.7%,其次为工业用水,占25.3%。

/

南郊水库

  如何使水的利用最大化?

  水资源保护、节水措施、计划用水一个都不能少

  饮水思源,在水资源日益趋紧的情况下,不仅要靠节水、治水保证各行业用水,各项适度措施同样不可或缺。记者翻看《东营水利志》得知,东营市水资源保护的步伐从未停止。 2000年,胜利油田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60%。水利部门协同环保部门重点治理化工、造纸、酿酒等行业的废水,全部实现排污许可制度,逐步使外排污水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实现零排放。

  此外,东营市还因地制宜,在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生活用水进行合理调配。如,利用各种措施对当地水源进行挖潜,最大限度地增加利用量;最大限度地节约生活、工业用水量;加快农田节水灌溉实施力度,适当减少耗水量大的鱼类养殖项目等。

  针对东营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1990年后,历届政府都把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工作做为全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来抓。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量为3.1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地下淡水用量0.55亿立方米,受禁采、限采等一系列节水政策影响,同比下降3.2%。分行业看,十大高耗水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延加工业下降24.1%,纺织业增长162.2%,黑色金属冶炼和延加工业下降9.8%,造纸和纸制品业下降27.9%,非金属矿采选业下降12.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35.8%等。市统计局工作人员介绍:“去年,我市全面贯彻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控制用水总量的同时,不断完善供水设施,加大废水排放整治和循环利用力度,产业用水调控成果显著,工业用水强度明显下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