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耕地红线 东营市推行耕地保护“三步走”计划

2020-07-14 14:18: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向玲 李艳霞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向玲 见习记者 李艳霞 东营报道

  近年来,东营市自然资源局不断加大对于耕地保护的工作力度,严守耕地红线,努力使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据东营市自然资源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东营市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文件精神,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依法严格规范耕地占补平衡,耕地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持属地主体责任与补偿机制相结合

  东营市自然资源局用途管制科袁峥表示,属地主体责任与补偿机制相结合主要是将耕地保护指标纳入县区目标考核重点指标,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激励,让保护耕地工作突出的镇街政治上“受表扬”,经济上“得实惠”。

  具体来看,属地主体责任包括严格落实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制度。市和县(区)政府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纳入市政府对县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作为各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通过层层压实责任,打造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合力。

  资料显示,2016年-2018年末,东营市耕地面积分别为342.8万亩、342.74万亩、344.4万亩,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324.7223万亩目标任务,连续多年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耕地面积稳中有增。

  补偿机制,则是指2019年8月东营市政府印发的《东营市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东营市是全省最先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制度的地区,这是一项长期实行的制度,该措施可激发地方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袁峥表示,“2019年东营市已有6个乡镇分别得到省级资金奖励100万元;14个乡镇分别获得了市级保护激励30万元。”

  坚持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与建设发展相结合

  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化调整,东营市不断推进相关工作。2019年,东营市自然资源局联合东营市农业农村局共同印发了《东营市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储备区划定及整改补划实施方案》,其中就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化调整进行了相关规范。

  袁峥介绍,对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管理,突出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将永久基本农田作为各类非农建设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二是积极引导各类建设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将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图斑落到地块,确定边界、面积、地类、质量等级信息以及片(块)编号等,逐级签订保护责任书,将保护责任逐级落实到各级人民政府、到村、农户,在充分利用已有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基础上,补充、更新或重新设立统一规范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和标识(界桩),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和数量、质量、责任信息等及时整理汇集,全面建表册,建立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做到图、数、实地相一致,实现以图管地。

  为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促使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向末端延伸,今年拟在全市范围内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田长制”,市、县、乡镇、村等层层签订责任书,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责任人、责任地块和责任网格,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建立资金保障及考核奖惩等制度,努力实现“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此外,城市建设发展方面,东营市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协调推进永久基本农田核实整改补划工作,共划定储备区10.11万亩,为东营市重大建设项目占用高效补划奠定基础。

  坚持耕地资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6月25日,第30个全国“土地日”,以“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为主题。作为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耕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即“占补平衡”指标,东营市正在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但由于东营市生态环境脆弱,盐碱化程度高,这也决定了对于耕地的保护,要从生态保护抓起。

  为提升耕地质量,突破耕地保护和农业生产发展的瓶颈,东营市主抓三大方面工作:

  抓沃土工程。大力实施测土培方施肥工程,全市80%以上的项目区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对土壤增补有机质,培肥地力。加强农田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开展绿化造林,特别是加强水源林、防护林等建设,涵养水源,护土防风,制止水土流失,确保了耕地可持续利用。

  抓土地整治。按照“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水相通”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设计实施土地整理和农业开发项目,通过田、林、路、水等综合治理,极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

  抓资金科技投入。充分利用暗管改碱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经改良后的盐碱地可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未利用地开发项目亩均投资达近万元/亩。

  此外,经济效益端,目前东营市正在推行土地整理项目。例如,通过对盐碱地的改良,使其成为有效的耕地,而这部分耕地可作为弥补其他地市级地区的“占补平衡”地,收取一定的费用,实现共同发展。

初审编辑:马宝涛

责任编辑:丰丽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