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凤:二十载带不走的入党初心 “我做群众的贴心人”

2021-05-01 14:56:0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乃馨 李文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乃馨 李文洁 东营报道

  “顺气筒”、“减压阀”、“助力器”……工作二十余年,她收获了无数称号,她,便是东营市信访局信访事项调解委员会朱大姐调解室负责人朱希凤。

  56岁的朱希凤,曾是东营市信访局接访科科长,也是全省信访系统唯一一名女接访科长。从业以来,她在被认为“机关第一难”的信访一线岗位上一待就是20年,共接待来访群众8万多人次,处理来访案件近一万件,协调处理疑难信访案件两千多件。

  20年来,她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信访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老百姓的满意指数,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间的“连心桥”,真正成为了大家信得过的“贴心人”。

  初来时情绪激动、哭喊吵闹,离开时连声感谢、鞠躬道谢,甚至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边感谢调解工作的辛苦与努力……当事人这样的情绪变化,在朱大姐调解室里经常上演。

  朱大姐调解室是市信访局依托东营市信访事项调解委员会成立的,也是全省首个以信访干部命名的“品牌调解室。”

  履职尽责,做上访群众的知心人

  在很多人看来,信访工作是时刻要面对大大小小的问题、形形色色的诉求,不光受累、受气,有时还不被百姓理解。但朱希凤却说:“这项工作我做了20年,依然没有干够。”20年如一日,她乐于与群众打交道,用经验为信访群众解难、为政府分忧,做好上访群众的知心人,也为一方平安稳定奉献力量。

  20年来,她把为信访群众排忧解难作为自己的工作信念,勤勉敬业、精益求精,扎扎实实处理每一起案件。她说:“我们要用行动温暖上访群众的心,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她所在的部门提出“做有温度信访工作”的倡议,她任支部书记的信访局第二党支部也把建好“连心桥”党建品牌作为己任,全力做到丹心向党,恪尽职守分党忧;全心为民,千方百计解民愁;俯首躬耕,架起党群“连心桥”。面对群众的来访,始终坚持笑脸相迎、耐心疏导,把“五情为民”的理念贯穿于信访工作始终。

  在朱希凤的“信访档案”里,记录了无数上访群众的名字,从八九十岁的老人,到生活贫困的弱势群体,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蕴含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对人民群众付出了真情,而人民群众也把我们当家人。”每当走在大街上,有似曾相识的面孔冲自己点头微笑时,当上访群众鞠躬连声表达感谢时,朱希凤都十分感动:“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称得出公平正义,也称得出我们的心血付出。”

  精通业务,推进东营市信访改革

  在朱希凤的办公桌上贴着这样一句话,“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她说这句话给予了她在挫败中拼搏的勇气和力量,“小有成绩时看到它,也可以激励自己干得更好。”

  凭借工作中“紧盯紧靠”和“问题不解决就不放过”的“钉钉子精神”,她练就了一双看透问题本质的火眼金睛和准确的业务分流技能。期间,她撰写了各类分析报告700多篇,这些报告成了各级领导手中参考价值较高的“民情日记”。她撰写的调研文章《把握农村信访形势的新变化,增强做好农村信访工作的主动性》,还曾荣获山东省维稳系统调研文章一等奖,为推进东营市信访改革的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4月,到退休年龄的朱希凤被返聘担任顾问,负责疑难信访案件的调处工作。单位为她申请组建了“朱大姐”信访调解工作室,并由她继续担任局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

  成立之初,工作室就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访调对接、优势互补,形式灵活、访调共赢”的24字工作理念,形成了“信访协调+调解”的工作模式。实践证明,这种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了信访部门在协调信访事项中的组织权威,同时借助人民调解的方法和手段,把访、调成功对接,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不断创新,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一生事业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

  朱希凤说:“调解人员首先应该是一个有温度的调解干部,要带着感情全心投入,用一句句温暖的语言、一个个关爱的行动,解开当事人的‘心结’,实实在在把矛盾化解掉。”

  每调解一件案件,她都拿出最强的执着和韧劲,一件一件地研判,寻找调解工作的最优方法。她总结出“事前、事中、事后”三步工作法,使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即:事前做好“功课”、事中做好“结合”、事后做好“督办”。针对不同案件,她还总结出“一对一”“面对面”“背靠背”及“综合会商”等方法及具体调解中的方法侧重,如调解民事纠纷案件时要侧重“情”;调解经济案件时要侧重“法”;调解突发事件时要侧重“快”等。

  为最大限度地减轻群众“访累”,她探索建立了一套既方便当事人,又具备人民调解法律效力的简易程序,实行现场案件受理、调解一条龙;一旦受理,立即由人民调解员、驻厅律师、书记员组成专业调解队伍进行现场调解,仅在这一环节至少节省5个工作日,极大地满足了信访群众现场解决问题的愿望,使信访调解工作更便捷、高效。《新华每日电讯》刊发了名为《“信访协调+调解”,打造矛盾“终结站”》的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朱大姐”调解工作室的运行情况,网络点击率超过110万。

  “从19岁入党那年我就立志,一定要给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光阴似箭,时光带走曾经年轻的朱希凤,却没有带走朱希凤当初的那份心愿,如今,朱希凤依然坚守在信访工作的一线,践行着入党时的诺言。“信访工作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只要党和群众需要我,我会义无反顾干下去。”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