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宸“出壳”记

2021-10-14 15:07: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马宝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马宝涛 东营报道

  13日上午10点,一身休闲装的吴晋背着双肩包快步走进办公室。“昨晚加班到12点多,好在公司离家近。”

  吴晋口中的“家”,是东营高新区专家公寓,步行5分钟。他老家在昆明,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入职天津,并已在当地购房安家。如今,爱人定居上海,他每月往返。而男儿志在四方,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他更多的时间在东营,这里承载着事业——东宸公司。

  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东宸的诞生,源于一场论坛。2019年6月,时任清华大学天津电子研究院院长助理的吴晋,受邀来到胜利油田,就抽油机远程控制技术进行学术交流,这位出生于1992年的年轻人,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听众中有一位同样对这一领域痴迷的年轻人:海归硕士王大伟。

  会后,王大伟敲开了吴晋的房门。经过深谈,二人一拍即合:创业东营。彼时,吴晋初次踏上东营这片年轻的土地,不过对这里的石油产业早已了然于胸,他看中的是当地产业背景,是事业发展的资源;而王大伟的资源,是身为“油三代”,一直属于业内人士,且小有成就,其留学时在美国俄亥俄州建设的项目,至今每天都有收入源源不断地流入囊中。

  2020年7月,山东省5G工业互联网试点项目公布。吴晋说,我们公司能干!当时,尚未给将要创办的公司起名。

  说干就干。一个月后,在王大伟岳父家企业一间闲置的屋子里,7个年轻人正式启动研发工作。“七大金刚”中,有5人是吴晋从全国各地物色来的志同道合者,多是他的同学。

  不久,所参与的上述项目,他们以第一名的成绩中标。孕育中的东宸公司,此时雏形乍现。

  团队清一色高层次人才,事业起点就令人仰望。“你们所研究的领域原来没有赛道,是你们开辟了一条新赛道”。有专家评价说。

  事实证明,东宸果然没有竞争对手。后来,他们参与并主导了“国家物联网陆上油气田生产技术标准”的制定。

  虽然起点高,但企业初创也需要一笔不少的启动资金。为此,吴晋卖掉了天津的住宅,投入200万元;王大伟掏出了200万元“私房钱”。2020年11月9日,东宸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吴晋、王大伟分别挑起正副总经理的担子。

  这帮激情创业的年轻人,引起了政府的关注。11月15日,是东营市新的一个供暖季开启的日子,汩汩暖涌进万户千家。当天,东营高新区工作人员将厂房建设手续送到他们手中,临走留下一句话:任何事都可以联系我们。

  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被吴晋形容为公司“过草地”的日子:“已经投进去300多万,还没见到一分回头钱,特别特别难。”

  但在“特别特别难”的日子里,企业看到了曙光——频繁有投资公司前来考察。他们看重的,是项目前景和团队实力。

  2021年3月,峰瑞资本正式向东宸公司注资1000万元。据百度百科介绍,这家基金管理公司的重点投资方向包括消费升级、企业服务、深科技。

  看着账面上突然多出一大串“0”,吴晋们并没有激动。“一切都是水到渠成”,他们对于所从事的事业非常自信。

  是月,东营高新区能源信息港开门纳客。以“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这个政府主导的创新创业平台,聚合了软件开发、大数据应用、创业孵化等资源,目标是打造能源信息行业新高地。东宸公司“拎包入住”。

  除了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任何事都可以联系”的高新区,一直没有闲着。4月,他们组织科技型初创企业进行政策宣讲;5月,开展初创企业财务培训,根据学到的知识,东宸公司顺利申报了3万元优惠减免;6月,东营区区长燕雪英上门调研……

  由于与国外客户存在时差,东宸员工傅庶佳经常需要午夜参加视频会议,他对能源信息港的千兆光纤体验极佳;员工孙哲普喜欢健身,每天工作之余,都会到楼里的健身房“撸铁”。园区配建的路演大厅、共享会议室、休闲书吧,都为企业提供了极大便利,而人才公寓、集体食堂、运动场等生活设施,都让人们找到了家的感觉。

  虽然企业年轻,但吴晋发现,党委政府丝毫没有小视他们,反而关怀备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银鹏,就像亲切的邻家大哥,王大伟正是从他口中得知,企业所在地具有交通等诸多优势,“将来十分钟到高铁站,我们外地员工多,这一点让我对招引人才更有信心。”

  今年8月,台风“烟花”来袭,陈银鹏一周内三次现场办公,压茬推进东宸厂房建设。头上打着伞,脚下踩着泥,这样的场景令企业颇为感动。

  9月初,东宸公司一项通信信号专利交由辛丁知产代办,而由政府买单的“创新券”让他们省下了2万元费用。这是其享受到的若干政策之一,无不是真金白银,实实在在。

  东宸也没有辜负政府的关爱。面向油田数据升级服务领域,东宸公司研发出节能永磁同步电机,已在孤岛采油厂投用;在电机智能化远程控制方面,成功研发出动力神经元智能控制模块,综合节能减排25%以上,节约人力成本35%以上。

  成长路上,东宸已为东营乃至山东制造业赋能。一家企业生产的抽油机在远程控制方面故障频发,他们经过联合攻关,仅用3天就解决了问题。

  随着业务量增加,东宸公司的员工数量在短短几个月内增至30人。王大伟说,仍感觉人手不够,“缺人,是眼下遇到的一大困难。”

  顶住困难,借助好政策,亦取得重大发展。国庆节刚过,东宸公司三项专利齐刷刷下证。按照常规流程,专利申请需要两三年时间,通过高新区专利快审通道,仅用了不到三个月。

  这,成为他们新的招标资质,成果转化也得以提上日程。其更具标志意义的是,在孵的这家科创型企业,已成功“破壳”。

  天时人事日相催,出壳后的东宸公司羽翼渐丰。在窗明几净的写字间里,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年轻人激情满满,踌躇满志,他们所规划的未来之路清晰可见,希望无尽。

  “5年上市!”吴晋话语简练果断:“最多7年。”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