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蔽日大场面!百万候鸟大军缘何偏爱黄河口?

2021-12-03 17:50:31 来源: 东营网 作者: 周广学

初冬时节,在东营市各处大小湿地内,成群结队的白额雁、豆雁、灰鹤、天鹅、白鹤、鹈鹕、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候鸟翔集,它们“组团”在湿地活动,遮天蔽日、蔚为壮观。鸟儿是非常挑剔的“房客”,对环境要求非常高,只有良好的生态、充足的食物以及友好的环境才能吸引它们光顾停歇。往返迁徙的百万候鸟大军在这里中转歇息,补充体能,自在炫舞黄河口。

据了解,地处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2年10月,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由于历史原因,以及黄河来水来沙量减少等因素叠加影响,自然保护区内部分湿地功能退化,植被发生逆向演替。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实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开展退耕还湿、退养还滩,推进河口湿地自然修复和河湖生态联通”的指示要求,东营市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组织实施了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水系连通、互花米草治理等重点工程,有效恢复湿地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累计修复湿地28.2万亩。黄河口湿地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是横跨“东亚-澳大利西亚”和“环西太平洋”两条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每年有600余万只鸟儿到这个“五星级驿站”繁殖、越冬和迁徙,并因此有了“鸟类国际机场”之美誉。

“关上门掩上窗,喝的还是那牙碜汤”,历史上的东营“电线杆子比树多”,缺树少林,风沙厉害。通过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仅“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约57万亩,有效遏制风沙,提升了城市绿化。多年来,东营市还持续发力现代化湿地城市建设,实施了湿地保护、湿地修复、湿地入城三大工程;并注重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把水、林、田、湖、草、湿地、海岸线、滩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如今的东营湿地星罗棋布,清风湖、明潭湖、秋月湖、悦来湖、天鹅湖等点缀城区,“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成为东营城市名片。目前,东营市湿地总面积达4580平方公里,约占山东省湿地面积的四分之一,湿地率41.6%。越来越多的鸟儿入城,得益于我市城区生态系统的改善。市民漫步在我市湿地工程,能够看到不少工程都预先设有适合鸟儿栖息的小岛,人们在欣赏美景同时,可以看到翩翩飞鸟的身影。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我们都能看到行走在田间湿地和树林公园湖畔的孩子,这是来自我市各中小学的学生们,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野生动物和鸟类科学调查活动,让爱鸟护鸟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扎根。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6所学校获评“全国湿地学校”、“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和”国际生态学校“。目前,东营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观鸟协会的会员已达570余人,他们中有老人,有学生和来自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他们积极参加各种主题志愿活动,传播影响更多人让爱鸟护鸟成为自觉行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环境;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鸟儿,这是东营人抚今追昔后的生态共识和时代选择。这样的东营谁不爱?这里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人鸟和谐共处的“天堂”。

得益于不懈的生态文明建设,一座生态湿地之城正在昔日的山东“北大荒”上崛起。据了解,黄河三角洲的鸟类已由1992年187种增加到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鸟类分别有25种、65种,是全球最大的东方白鹳繁殖地、全球第二大白鹤越冬地、全球第二大黑嘴鸥繁殖地,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从2020年3月至今,还首次发现火烈鸟、白鹈鹕、勺嘴鹬在这里栖息。湿地百万候鸟大军的到来,如同跳动的最美音符,灵动着东营的寥廓天空;候鸟迁徙也成为东营一张闻名全国的“生态名片”,每年都吸引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摄影家及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下一步,东营市将继续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全面开展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力度,不断促进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让每一只飞抵东营的鸟儿都能感受到这里的自然之美、生态之美、生命之美。

  (记者 周广学)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