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文洁 见习记者 孟燕芳 东营报道
12月31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在东营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是全市实施“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2021年以来,东营市委、市政府认真紧紧围绕推动新时代东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深入实施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系统推进,海洋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年度确定实施的25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65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累计完成投资76亿元,海洋经济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1年,预计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630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7.7%,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提高政治站位,高位推动海洋强市建设。加强组织保障,坚决担负起经略海洋的重大政治责任,东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指示,指导推进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善推进机制,海洋强市建设“1+5+7”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专班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全面推行“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强化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同攻坚等推进措施,加强相关责任部门、县区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统筹推进的工作合力;强化督导考核,将海洋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列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日常考核实行“红黄蓝”亮牌督办制度,通过市重点工作指挥平台,每月调度进展情况,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保障各项任务顺利推进。
着力构建产业体系,海洋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崛起。现代海洋渔业加速转型、提质增效显著,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2万吨、实现产值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5%,大力发展高效渔业,培育形成黄河口大闸蟹、海参、对虾、贝类等4大产业集群,总规模80亿元;
海洋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关键技术领先,东营市政府制定出台海洋石油装备产业“链长制”方案,明确“链主企业”“链主培育企业”和技术攻关清单,通过延链强链推动产业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逐步起势、集聚效应凸显,组织涉海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沟通对接,成功举办“黄蓝汇”产学研对接活动2期,向涉海医药企业推送成果20余项,与5个高层次专家团队达成合作意向,引进技术成果5项,多渠道推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成果在全市落地转化。
坚持错位发展,海洋特色港口加快建设。强化规划引领,《东营港总体规划调整报告》获省政府批复,《东营内河港口总体规划报告》编制完成,广利港区1万吨级航道、海河联运泊位等4个项目列入交通运输部《水运“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东营港10万吨级航道、4个10万吨级泊位、14个码头改造升级工程等项目持续推进;智慧港口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聚焦数字赋能港口管理,东营港探索建立港口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船舶靠离泊调度、引航申请等核心功能实现提档升级。
持续发力保护治理,海洋生态修复治理成效显著。管控制度体系日益完善,编制完成《东营市海岸带保护规划》《东营市国土空间规划海洋专项研究报告》《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颁布实施《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修复治理力度持续加大,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在2021年国家批复的15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中,东营市以评审分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亿元,是近年来争取规模最大、扶持额度最高的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开展增殖放流,积极开展海洋生物养护活动,放流中国对虾、梭子蟹、海蜇等苗种7.4亿单位。
强化支撑保障,有效推动海洋强市建设任务落实。常态化开展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建立涵盖全市2839家单位的涉海企业名录库,编制海洋经济季度监测评估报告,完成海洋生产总值核算等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撑;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与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黄河三角洲海洋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院,成为全市首家高能级海洋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扎实筑牢海洋安全屏障,深化山东省(东营)海洋预报减灾综合示范区建设,完成沿海风暴潮淹没区危险等级划分和安全区划定工作,在24小时常规预报基础上,将预报时效拓展至72小时,并在节假日期间对沿海旅游景点推出了6小时专项预报。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