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少年报告丨“我为青少年办实事”十项民生项目成绩单

2022-01-04 17:28:32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文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文洁 东营报道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东营团市委深入贯彻市委、团省委部署要求,聚焦党政所需和青少年所盼精准发力,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摆上突出位置,推出“我为青少年办实事”工作清单,重点做好十项服务青少年民生项目。实施“青少年点单、共青团接单、服务对象评单”“三单”工作法,通过全流程管控、闭环式管理,确保青少年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单单获好评”,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青少年服务的具体实践。

  “我为青少年办实事”,办了什么,效果如何?“我为青少年办实事”十项青少年民生项目成绩单向全市青少年报告:

  一:推进“青鸟计划·汇智东营”行动

  举办“青鸟计划 就选东营”2021青年人才云招聘、“青鸟计划·实习实践季”、“青鸟计划·技能提升季”等系列活动30余场次。一是坚持质量为先,挖掘优质岗位。全市各级团组织将岗位征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深入挖掘优质岗位,共征集优质岗位8700余个,涵盖石化、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等东营市“5+2+2”产业体系重点行业。二是树立平台思维,办好专场活动。“精心”邀请重点企业,市级专场筛选科达、海科、万达等15家上市公司、重点行业领军企业进行集中宣讲。“细心”组织集中活动,市级专场现场,团省委副书记尚胜波现场连线,向有意向到东营就业创业的学子发出诚挚邀请。“尽心”服务青年学子,组织市内40余家重点企业赴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引才,现场接受咨询2100余人次,接收简历320余份。三是坚持关口前移,吸引学子“返家乡”实习实践。扎实开展2021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征集140家企事业单位实习岗位399个,1060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按照“自愿报名、双向选择”的原则,最终确定大学生实习实践岗位286个,实习实践大学生530人。联合市委宣传部组建大学生志愿者党史宣讲团,录制成党史宣讲视频向大众播放。四是做好有序衔接,盯紧后续工作。打通企业、学子双向联系通道,持续开展市内重点企业专场云招聘活动,通过“团团带你在线看企业”、云招聘直播、线上送岗等形式,实现招聘工作常态化。

  二:实施“东青创业扶持计划”

  一是举办东营市第四届油地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重点瞄准18—40周岁青年创客,设置初创项目、成长企业、乡村振兴、跨境电商等四个组别,对优质青年创业项目进行创业辅导、融资扶持、资金奖补等帮扶。大赛共吸引102支队伍报名参赛,总奖金额达到21.8万。二是举办全市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论坛暨乡村“好青年”人才对接洽谈会。深入落实校地合作双创行动要求,邀请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省内高校院所的30余名专家教授参加活动,组织专家与“好青年”进行洽谈并开展实地调研,签订合作协议5个,达成初步对接意向27个。三是营造青年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开展青年企业家、青年创客“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摸清创业青年真实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联合市委党校撰写完成了《关于我市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四是推出2亿元“东青基准贷”和3000万创业扶持基金。依托市青企协、乡村好青年联盟和“东青帮”服务平台,优先面向青企协会员、返乡创业大学生和乡村“好青年”群体发放“青”字号创业贷款。

  三:建设“青年驿站”

  整合市县资源力量打造“青年驿站”和“青年会客厅”实体阵地,营造暖心留人环境。全市各级团组织以提升“青年驿站”服务质量和水平为重点,不断巩固驿站建设成果,发挥“青年驿站”作用,为求职大学生提供集免费住宿、政策解读、技能培训、岗位推介、青年联谊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切实提升青年学子的归属感和获得感。一是营造适合青年居住、生活的驿站环境。对“青年驿站”进行氛围营造,对房内设施进行提升,并对墙面进行元素植入,加强对入住人员的软性服务。二是加强对市内人才政策的宣传。通过新媒体、驿站青年活动等形式加强对市内人才政策宣传,改进工作方法,用青年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宣讲。三是加强对驿站业务人员的培训指导。及时与业务人员进行沟通对接,能够把准确的信息传递给入驻者;简化并规范入驻流程,委托县区团委切实做好入住人员的资格审查。目前,全市已建成第一批覆盖5个县区的10处“青年驿站”,东营区、垦利区、广饶县、利津县“青年驿站”均已有学子入住。东营共青团将长效持久做好“青年驿站”的运维工作,不断丰富驿站载体,延伸服务半径,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打造好青年人才“暖心第一站”、青年就业发展“加油站”,助力全市“双招双引”工作大局。

  四:开展“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

  “希望小屋”儿童关爱项目作为团市委“我为青少年办实事”重要工作内容,聚焦无独立居住和学习环境的8至14岁困境儿童,依托原有住房打造独立空间,配备家具和学习生活用品,同时配套提供结对跟踪服务,促进实现从“小屋焕新”到“精神焕彩”。在2020年提前两年完成原建档立卡困境家庭儿童和薄弱村居“希望小屋”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聚焦困境和残疾青少年,2021年新建小屋56处,全市累计建成小屋259处,募集资金620余万元,受助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用实际行动在服务助贫济困和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担当。深入实施“牵手关爱行动”,招募青年志愿者按照2:1比例结对“希望小屋”帮扶儿童,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团省委对东营市做法给予肯定,相关做法被编入团省委《我为青年办实事典型案例选编》,并对全市社会化募捐工作做法给予通报表扬。

  五:开展“青年安全生产技能提升行动”

  通过开展一系列安全培训“微课堂”、安全隐患“随手拍”、安全技能“大比武”等青春助力安全生产活动,助推“青年安全生产技能提升行动”落实落细。一是开展安全培训“微课堂”立好“安全观”。依托“东青帮”服务平台,邀请应急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安全生产负责人和一线技术工人走进网络课堂。依托线上、线下等团属工作阵地,集中开展安全慎微意识专题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目前,全市已举办各类线上、线下“微课堂”12期。二是开展安全隐患“随手拍”把好“安全阀”。广泛宣传动员各行各业的团员青年结合工作岗位,用心查摆身边安全隐患问题,用手中的镜头反映上报,及时提醒相关部门单位整改落实。供稿系统已收到有效投稿560份,涉及生产安全、出行安全、校园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等多个方面,经专家核查认定,兑现奖励2.1万元,完成整改270个。三是开展安全技能“大比武”绷紧“安全弦”。常态化进行岗位练兵,引领广大青年在生产中发挥好生力军、突击队作用,严格执行操作流程,提高生产技能本领,争做安全技术创新攻关的“先锋力量”。以“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创建工作为统领,通过开展急救培训、应急演练、心理疏导等活动,不断提升创建工作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成立“青安岗”突击队,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征集和安全生产创新创效活动,促进企业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六:实施关爱农民工子女

  为解决农民工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因父母照顾不上、家庭条件限制,个别孩子面临着学业失教、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诸多问题,深入实施“萤火虫助学计划”,共招募来自西南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十余所等高校的300名“萤火虫”小伙伴们自愿深入到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的“萤火虫学堂”,为3000多名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带去一个多月的关爱和服务。一是明确重点任务,彰显项目独特价值。着眼党政所望、社会所需、群众所求、志愿者能为,把党对青年的要求、共青团的职责与社会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抓好“学党史 强信念 跟党走”学习教育,强化安全自护教育,深入开展阻泳志愿服务,深化“预防溺水,守护安全”主题专项行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二是压紧压实责任,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各县区团委发挥牵头协调作用,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注入学堂。镇街团委靠上具体指导,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做好学堂的管理运行。萤火虫志愿者时刻绷紧安全弦,服从管理、遵守纪律,珍惜锻炼的机会。三是积极创新实践,不断丰富项目内涵。在项目设计上用心,深入策划开展青少年真正走出学堂、融入社会、参与实践的活动。在启发思想上用心,让各个环节都有启迪人心的作用。在创新形式上用心,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形式,不断丰富学堂的服务内容。

  七:打造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台2.0

  全面加强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充分整合团内资源和社会资源,着力构建“市为中枢、多点辐射、上下联动”的服务格局。开展12355中高考减压活动,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团队100人,深入开展素质拓展、减压讲座、心理辅导、家长沙龙等活动63场次、服务学生1.2万人次。组织“爱心护航、助力高考”活动,招募爱心送考车队76辆,招募青年志愿者230名,服务考生和家长5000人次;深入开展“守护健康 益动起来”——12355青少年健康守护行动,为全市三所希望小学和乡村小学配备健康守护员,研发4个线下实训课程,入校开展互动体验式培训和心理测评等身心健康服务。截至目前,12355青少年服务台总访问量达到32000人次,提供一对一服务5100人次。东营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地级市示范台,获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主要做法被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评为齐鲁法治文化建设典型案例,是东营市和全省共青团系统唯一获评单位。

  八:深化“希望工程·圆梦行动”

  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化动员优势,努力把团员青年数量转化为公益参与流量资源,把各级团组织的动员能力转化为希望工程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不断丰富社会化动员载体,依托“互联网+”等手段,优化协同众筹机制,集中做好对希望小学建设和学生资助传统项目的提质升级,建立起了各学段全覆盖的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和服务体系。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募集资金48.6万元,帮助146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筹资35万余元,配备爱心课桌椅2000套、建设希望图书室4个,积极帮助完善希望小学软硬件基础设施。联合设立“大智之星”东营学子奖学金项目,每年资助品学兼优学生不少于30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争取捐款1240万元,资助困境学生4.9万名,帮助1670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援建希望小学13所,援建希望工程图书室23个,援建希望厨房5处,培训教师600余人次。在全市开展希望工程·心愿直通车系列活动22场次,服务困境青少年1479名,物资价值26.9万元。联合开展“热血铸军魂,爱眼助从戎”应征入伍青年慰问项目,累计资助青年85人、85000元。

  九:推进未成年人司法工作

  构建未检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是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有效举措,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有效尝试。团市委着力推动专业化办案和社会化保护的配合衔接,有力提升了未检工作社会支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建设专业队伍。牵头成立全市首家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机构,协助发起成立山东省青少年司法社工联盟,构建起“团干部+预青专家+社工+志愿者”的队伍体系,成员300余人,增强矛盾纠纷化解供给能力。二是规范个案支持。截至目前,服务刑事案件41件、51人,组建支持小组32个,合适成年人到场4人次,社会调查30个、200人次,被害人救助服务100人次,附条件不起诉帮教服务310人次,累计个案服务750余人次,再社会化回归率100%,其中13人回归学校学习,7人就业,1人在防汛防台风和疫情防控中表现出色受到嘉奖。三是深化普法教育。突出“青春与法同行”项目建设,建立70人模拟法庭导师团,开展学法用法网上知识竞赛,常态化开展普法展演、禁毒教育、交通法规等法治宣教活动2000余场次、覆盖8万余人,争取到团中央法治宣传、禁毒防艾小额资助项目2个。今年,东营团市委被最高检、团中央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示范建设单位”。

  十:实施“青年志愿者服务

  深入实施“东营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专项行动”,准确把握新时代志愿服务“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青年党员、共青团员和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基层社会治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招募青年志愿者队伍与全市19个社区结对,列明社区需求清单、志愿者队伍服务清单、重点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居委会业委会志愿服务、疫情防控常态化志愿服务、社区特殊青少年志愿服务、“萤火虫助学计划”志愿服务、“金晖助老”志愿服务、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院校社团进社区志愿服务、社区便民志愿服务、安全常识宣传普及志愿服务等10余项内容。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260余场次。

  城乡社区青年融入行动开展以来,东营团市委以“1234”工作法为主要路径,立足社区广泛组织开展针对少年儿童、创业就业青年和普通居民的工作项目。全市推报的东营区黄河路街道汇泉社区等7个社区被确定为全省首批青春社区。自青春社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团市委按照“五有五好”创建标准,通过市级层面引领,县区试点先行,探索青春社区建设路径,创新联系服务青年模式,切实让青年人在融入社区、服务社区中成长成才,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这一项项承诺、一次次问需、一个个清单,就是把青少年“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的生动回答。“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全市各级团组织将不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锲而不舍地向前走,切实把实事办到青少年的心坎上、体现到青少年的笑脸上,接续奋斗力量,接好“接力棒”,跑好“接力赛”,不断增强青少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有效提升共青团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

初审编辑:赵静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