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正当时|盐碱地里粮满仓 黄河口大米香四方

2022-09-28 17:29:3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文洁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李文洁 见习记者 才雨萌 东营报道

  北纬37°,是世界公认的“水稻黄金纬度线”,天赐馈赠的黄河水,海洋性暖温带气候,长达220天的无霜期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造就了独特的黄河口大米。东营市垦利区水稻生产基地属黄河三角洲地貌,土壤肥沃、水质优良。黄河口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原始的生态环境造就了黄河口大米的独特优质品质,畅销北京、上海、天津、香港等地,成为一张凝聚着黄河口地域特色的城市绿色名片。

  金秋九月,稻谷飘香,又是一年丰收时,新成熟的黄河口大米经过加工包装后也将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各家超市,记者发现黄河口大米摆在了粮油区最显眼的位置,“黄河口大米的销量非常好,今天上午有个单位发福利来我们这订货,点名就要黄河口大米。”瑞光超市的老板商占涛向记者介绍道。黄河口大米凭借着营养高、品质好等特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地域文化专著《黄河口文化旅游》一书对黄河口大米的赞美毫不吝啬,“颗粒饱满,白中透青,晶莹剔透,如粒粒珍珠,无论蒸、煮,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我们的黄河口大米全程用黄河水灌溉,里面含有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除此之外,黄河口大米有180天超长生长周期,稻米品质更出众。”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红告诉记者,作为唯一的农业生产用水资源,黄河水中的泥沙含有多种有机质,既是保障有力的充足水源,又是营养丰富的天然肥料,适宜于水稻栽培,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从插秧时的“水刺新秧漫漫平”,到抽穗开花时的“落日漠漠稻花香”,再到收割稻禾后的“村北村南打稻忙”,黄河口大米在成为“盘中餐”之前要经历春、夏、秋三季的漫长孕育,这更赋予了它与各地大米“打擂台”比美、比质、比口感的积淀与实力。

  上世纪60年代,东营市垦利区宁海公社首次试种水稻并取得成功,正式开启了东营市水稻种植的历史;90年代,国家在东营实施了10万亩水稻开发项目,为整个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规模种植、良种繁育以及技术研发探索了道路、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东营市持续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推进水稻产业发展的意见,实施了“渤海粮仓”等科技示范工程,大力优化品种,加快水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大力深化加工、打造品牌,加快扶持现代化水稻产业体系建设。目前,全市引进、培育了适应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早、中、晚熟粳米等10个品种,探索形成了稻鸭、稻蟹、稻虾混合生态生产模式,打造出了生态米、水晶米、黄河香米、金粳贡米、粥米等系列产品。

  “弱碱大米甜、弹可口”,“剩饭不回生”,“营养高、外观美、品质好”……“勇闯市场”的黄河口大米走上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市民的餐桌,也收获了广大消费者的“好口碑”,品牌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

初审编辑:李文洁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