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讲好“大江大河”入海口的文化旅游故事

2024-04-28 15:09:00 来源: 海报新闻 作者: 李彦涵

  大众网记者 李彦涵 东营报道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九曲黄河,奔腾万里之后,最终从东营汇入海洋。山东东营,在这片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上,不仅有黄龙入海的豪迈与壮观,有沧海桑田的神奇与积淀,有河海交汇、新生湿地和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还有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历史厚重的古齐文化、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石油文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文化、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东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丰富且独特。

  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东营发展文化旅游业并将其作为主导产业,不仅是积极承担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责任的体现,也是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保护,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对推进全市高质量发展,着力实现富民惠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2024年东营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集中突破文化旅游业,加快推进重点文旅项目落地,改造提升现有景区,积极策划高层次文旅活动,开发一批引爆力强、拉动性强的文旅产品,全年旅游收入增长超过10%;积极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访客中心、主题式特色酒店等旅游设施规划建设,让游客近距离感受黄河口之美。这使得东营文旅业迎来了新机遇,同样而来的还有新挑战。

  讲好“黄河入海口”的传统旅游故事

  “看到了吗?那里就是黄河入海口的黄蓝交汇,黄河水和海水交而不融,是不是很神奇?”适逢周末,来自河口区的张先生一家来到黄河入海口旅游,乘坐“新华夏号”船亲身体验黄河入海、黄蓝交汇的壮阔波澜。“作为土生土长的东营人,是一定要来黄河入海口看看的。我之前来过很多次,这次是带孩子过来长长见识。”

  黄河自西奔腾而来,在东营打了“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个弯,进入渤海。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里,不仅有首屈一指的黄蓝交汇景观,全国最大的新生湿地和种类繁多的野生鸟类也是各地游客不能错过的打卡场景。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地处渤海之滨,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题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保护区被誉为中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同时,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使得陆地直线距离每年向大海延伸2.2公里,年均造陆近5000亩,让这里一直是共和国最年轻的土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也造就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奇”“特”“旷”“野”“新”的美学特征。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食物丰富、栖息地广阔、气候适宜,成千上万的野生鸟类将自己的栖息与繁殖地选择于此。目前,保护区鸟类数量达到了368种之多,其中不乏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丹顶鹤等。

  每年自金秋十月至次年三月,保护区便成了鸟类的天堂,南下北上、往来穿梭,数百万只鸟类在这里捕食、栖息、翱翔,使这里成为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繁殖地,有着“鸟类国际机场”之美誉。在这里,鸟儿将自己翱翔的身姿与天地间无限的温柔浪漫融为一体,共同勾勒出保护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以传统带新兴”发展新型旅游资源

  4月24日,东营文汇河海音乐节媒体见面会召开,宣布2024东营文汇河海音乐节将于6月22日到23日在东营揽翠湖旅游度假区举办。

  发布会通报,本次音乐节在演出阵容上全面升级,更加注重风格的统一性,首日主打流行音乐,次日全天聚焦说唱音乐。延续首届音乐节海舞台、河舞台主副舞台设计,将邀请海德薇乐队、毛不易、霓虹花园、石岩、三福&东热、TANK-吕建忠等15组国内知名艺人,涵盖民谣、流行、说唱等多样的音乐风格,将为广大乐迷和游客奉献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

  作为“东营制造”的音乐节,东营文汇河海音乐节于2023年首次亮相,一经举办便受到无数音乐爱好者的追捧,该音乐节也成了东营展示城市形象、集聚城市人气、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之一。

  近年来,东营致力于加快发展休闲度假、自驾游、研学游、休闲垂钓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重点景区“焕新”行动,推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服务质量提升,创新打造孙子文化园“嗨king野奢营地”。策划国家公园访客中心、孤东海堤旅游提升等项目,持续扩大黄河口品牌。“黄河风情”体验之旅、“沿黄寻秋”风情之旅2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老街长巷入围全国文化和旅游领域十大改革创新案例,黄河入海旅游产业集群入选省“雁阵形”集群库,实现我市精品旅游产业集群“零”的突破。

  同时,拓宽对外宣传渠道,组织省内外推介20余次,邀请羊毛月、贺娇龙、任鲁豫等网络大V推介东营文旅,全网曝光量达6900万次。利用《迎风》剧组拍摄借势宣传,“我在黄河口等你”抖音话题浏览量突破3.5亿次。“沿着黄河遇见海”黄河口国际观鸟季盛大开幕,邀请欧阳夏丹现场推介,线上线下反响热烈,开启“淡季不淡”的冬季旅游新篇章。大力推广“河东东”“海营营”城市IP,在机场、新华书店、星级饭店和重点景区设置城市IP展示区20余个,研发手办、毛绒玩具等衍生文创30余种,深受市民游客喜爱。“河东东”“海营营”微信表情包下载量突破40万,文创产品开发销售产值超过1000万元,成为全省城市IP推广最成功的一个案例。

  仅重视“新开花”远远不够,还要给已经盛开的花松好土、施好肥。东营积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等传统旅游资源保护,发展文化旅游业。为让“世界级旅游资源”发出光和热,东营高标准编制《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补水等9个专项规划,并把规划落实到具体政策措施和项目上,坚持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东营担当、作出东营贡献。精心编制《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规划》,确保形成一个兼备专业性、指导性、操作性的高质量规划。目的只有一个:让黄河三角洲成为沿黄地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示范样板、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明旅游目的地、向世界展示大江大河入海口文明的标志地。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紧密发展

  “同学们往这里看,这本册子就是我国首版中文译本的《共产党宣言》。”盛夏时节,在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刘集村,一队中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刘集红色旅游区,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

  刘集红色旅游区是山东省农村最早的4个党支部之一——中共刘集支部的诞生地,存有《共产党宣言》最早的中文译本。旅游区旧址按当时生活环境条件进行了复原,生动再现了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及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形象介绍了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及刘集党支部的革命启蒙作用,作为东营的红色景点,这里是来东营的游客必不可少的一个打卡点。

  距离刘集红色旅游区不到一百公里的利津县老街长巷非遗文化街,紧邻黄河北岸,南起南岭村黄河大堤,北至北岭村,南北贯穿4个行政村。老街长巷以非遗为路径、文旅为业态、研学为产业、传承为核心,按照“一街三区”规划思路,打造非遗文创核心区、花田露营体验区、四贤历史文化区,重点突出非遗、民俗、国学、田园等元素,聚力打造黄河流域文旅标杆。在老街长巷,既可找回最传统的质朴,也可奔赴最现代的“国潮”。

  在塑造“黄河入海城市、湿地城市、旅游城市、开放城市”的新时代城市形象的同时,东营市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石油文化、黄河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培育旅游新业态新模式,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可以走向远方,旅游也会更有意义。东营以文化创新为引领,通过品牌建设、跨界整合、载体平台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黄河口生态旅游区、红色刘集旅游区、利津县老街长巷、孙子文化园等项目,也让东营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得更加紧密,让文化更加生动和直观,让旅游更富有内涵和意义。

  东营,也将在未来继续向世界讲好“大江大河”入海口的文化旅游故事。

初审编辑:康梦芸

责任编辑:赵静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