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一棵树”与杨万利

2018-10-11 08:44: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上世纪六十年代,黄河入海口淤积出大量年轻土地,十分肥沃。垦利县很多生产队自发前往开荒种地。垦利县民丰公社十井大队第四生产队于1965年前往开垦种地。当时,芦苇、荆条等遍地丛生,看不到头,望不到边,一望无际。没有任何参照物,社员外出劳动有时找不到返回的路,渔民去海滩打鱼经常迷失方向。

  七十年代初,杨万利担任第四生产队队长,特意从家乡十井带去两颗柳树树苗,栽种在生产屋子前面,但只成活了一颗。因土地肥水分充足,又加精心呵护,几年时间就长成大树。渔民、农民远远就能看到不至于迷失方向。七十年代中期,胜利油田在该处发现大油田,全面开发,以“一棵树”为坐标为参照物。从此,“一棵树”在胜利油田和黄河三角洲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步成为景点——“一棵树”。七十年代,黄河向南改道入海,因此,“一棵树”也从黄河南岸演变为黄河北岸。

  1983年,东营市成立之后,东营日报派记者专程到“一棵树”和十井四队进行采访。大约1984-1985年,东营日报刊登了记者的采访文章《一棵树的由来》。文章中这样写到:“根据多方采访了解‘一棵树’是由当时垦利县民丰公社十井大队第四生产队一位姓杨的农民栽培的”。当时《东营日报》还是小版面的,从东营日报社就应该可以查找到该采访报道。七十年代十井大队第四生产队姓杨的只有生产队长杨万利一户,与事实一致。

  2016年,垦利由县改区后,垦利区领导为进一步扩大“一棵树”的影响和知名度,区有关领导特意在“一棵树”旁接受了垦利区电视台记者的采访,重温了“一棵树”的历史和由来。

  作为“一棵树”的创始人、栽培者——杨万利,感到能为黄河三角洲和山东省旅游事业做出一点贡献而自豪、骄傲。祝愿“一棵树”能够像安徽黄山的“迎客松”一样,喜迎全国、全球八方游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瑞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