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一块奇石打破了南部山区西营街道杜家坡村冬日的宁静。因这块奇石“撞脸”埃及的“狮身人面像”,连日来日均近千名“驴友”慕名来打卡。村民们不知道这处新晋“网红”景观能火多久,建成公园景点或许是他们期盼的答案。
游客在“石猴”边打卡拍照
森林消防护林员忙宣传
进到杜家坡村已经无需打听奇石方位,顺着车流来到车辆停放最密集的地方便可下车,然后在羊肠土路上步行约20分钟才可一睹“石猴”的庐山真面目。盘山路边,有几处村民销售山货的摊位,核桃、山楂、柿子、鸡蛋等种类繁多。
与村民卖货、游客打卡不同,当地的森林消防员和护林员看着激增的游客量有些犯愁。巨石不远处的小路旁,南山区西营林业站森林消防员巩昌军看着过往游客不住地提醒“山中禁止吸烟,防止火灾”等。“我们同事刚刚把巨石旁边的杂草清除,一方面方便游客通过,另一方面也降低安全隐患,这个季节正是防火期,这么多的游客确实给我们增加很大的消防压力,希望游客们千万注意,不要在山里生火或吸烟。”巩昌军提醒说。
77岁的“驴友”郝先生独自一人坐车从市区来到杜家坡村与“石猴”合影。“我平时就喜欢到处转着玩儿,之前从微信上看到有人发的照片,觉得这块石头很有特点就来了。”郝先生笑着说。
对于“石猴”的突然走红,杜家坡村的村民也直言“没有网络红不了”“不知道啥时候这阵风就过去了”。世代生活在此的村民对这块石头并没有特别的注意,此前仅仅有人觉得它与猴子的头部有些相似。
对此,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冠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分析奇石走红原因。她认为,“狮身人面像”是埃及著名的文化符号,而“石猴”是济南南部山区一处自然景观,两者“撞脸”,大大提升了后者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同时,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
专家建议建地质公园保护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研究员杨恩秀曾到杜家坡村进行实地调查。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处地质属于比较罕见的地质遗迹,属自然形成,无人为痕迹。杨恩秀介绍,该岩石由角闪石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伟晶岩三种岩石叠合产生,“这属于地壳形成早期岩浆侵入的产物,形成于新太古代,其中角闪石岩,形成于26.5亿年前左右,二长花岗岩25.5亿年左右,花岗伟晶岩25.2亿年左右,就像是祖孙三代,这套岩石在山东、华北地区都是比较老的岩石。”
杨恩秀认为,这一罕见的地质遗迹也是一种稀少的旅游资源。他建议这里可以建成地质公园,成为向游客提供休闲和了解地壳科普知识的场所。
去南山看“石猴”?游客需登记信息
奇石周边将装护栏禁止攀爬 将有专人全天值守防火
近日,西营街道杜家坡村“石猴”火啦。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办事处立刻行动起来,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游客激增带来的防火及环卫压力,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安全。
记者获悉,杜家坡村增设了护林防火检查点,对进山游客收缴火种,登记进山游客信息,严禁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带火种进山。西营街道林业站派出消防车,由消防中队在石像周边不间断进行日间、夜间安全巡查,抽调专人于石像处值守,并拟建设与石像周边生态环境相匹配的景观护林房一处。
在生态环境卫生及旅行安全方面,消防员、管理区及村“两委”成员每天进行垃圾捡拾,对随手乱扔垃圾及攀爬石像拍照留念的游客进行劝阻,呼吁大家积极投身生态保护队伍,共同保护自然生态。
为进一步保护“石猴”景观,西营街道在进山线路和石像周边安装制作相关指示牌、提示标语、生态垃圾桶,以此引导游客文明、安全参观,积极参与防火,保护生态。
为加强对地质景观的保护,经有关专家现场勘察,西营街道拟对景观周边安装护栏,禁止攀爬。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12月13日上午,河口区政务服务辅助项目启动仪式在河口区政务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举行。 [详细]
12月15日,大众网·海报新记者获悉,东营胜利黄河大桥区间测速将恢复使用。 [详细]
14日,东营市职业农民职称评审会议在东营市委党校召开,11人拟晋升高级职称,18人拟晋升中级职称,31人拟晋升初级职称,晋升高级职称的将获得一次性补助8000元。 [详细]
12月13日,“众智大数据企业家高峰论坛”在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举办。本次论坛对树立新经济区域发展示范品牌,推动东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
12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东营市分公司党委与东营市公安局东营分局党委联合开展主题教育交流学习活动。 [详细]
寒风瑟瑟严冬至,暖意融融爱心出。12月12日,东营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到东营市一中开展“2019东营市新联会关爱贫困学生送温暖活动”,为市一中十名贫困学生每人捐...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