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打造“四美”幸福美丽新村

2016-01-13 21:48:00    作者:周鸿 岳东   来源:四川新闻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德阳;四美;幸福;美丽;新村
[提要]近年来,德阳市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着力构建新村规划、建设、治理、产业等四大体系,推进“四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四川新闻网得用1月13日讯(记者 周鸿 岳东)近年来,德阳市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着力构建新村规划、建设、治理、产业等四大体系,推进“四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191.8亿元,建成幸福美丽新村518个、新村聚居点2101个、新农村综合体34个。

  构建科学的新村规划体系,推进城乡统筹布局美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德阳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建设统筹城乡大格局下的幸福美丽新村。各县(市、区)编制新村(聚居点)规划3350个、新村综合体规划37个。旌阳区、广汉市、中江县、罗江县先后成立了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确保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化。

  按照产村相融的理念,德阳市制定了《德阳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将全市划分为中部平坝优质高产高效粮经农业区、东南丘陵粮油多经及旱地综合发展区、西北山地多经生态发展区等三大农业功能区,同时规划布局了12个现代农业集中发展示范区。

  按照全域景区化、全域生态化要求,各县(市、区)围绕“做足绿、做活水、做美景、做特文”,以土地、文化和生态绿地等规划为重点,完成了108个乡镇规划,注重与全市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整体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品位。同时充分利用全市中小河流、水库、山坪塘等水利基础设施,大力改善新村水生态环境,并在全省率先推行“房前屋后,前庭后院”的小庭院经济实践,成为全国推广的“微田园”模式发源地。

  构建全面的新村建设体系,推进功能完善民居美

  各县(市、区)根据区域特色、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整体把握“建、改、保”关系,全面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旌阳区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参与”,以政府小投入撬动社会大资本,成功吸引60余家工商企业投资20亿元,促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什邡市、绵竹市抓住灾后重建机遇,采取“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打造”的方式,大力推进新村聚居点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旧村落改造中,德阳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摆在突出位置,强功能重配套。目前,全市新村建设累计完成农村道路硬化5215公里、农田水利渠系建设6551公里,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431个。

  德阳市还将扶贫解困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切实解决农村特困危房户、无房户的住房问题。各县(市、区)因地制宜,制定了加快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目前,德阳共建成农村廉租房1596套。

  构建完善的新村治理体系,推进村落整洁环境美

  为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市建成农村垃圾回收点1269个,堆设池2731个,85%以上的村达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96%以上的村实现环境治理村民自治。

  同时,全面推行村民议事会议制度,着力推进基层民主选举法治化、民主决策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民主管理常态化建设。深入抓好依法治村(社区)工作,全市1432个行政村,全部制定出具有本地特色的村规民约。按照“定网格、定职责、定人员、定制度”要求,全面推行新型社区网格化管理,全市设立1487个农村网格。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施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行动,扩大坝坝电影、乡土节目等群众精神文化活动覆盖面,目前,全市已建成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331个。

  坚持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改善的政策导向,着力解决农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困难。德阳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和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建成乡(镇)卫生院121个,村卫生室1160个,90%以上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新农合参保率达99.2%;建成农家书屋145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456处,发展农村体育中心户46户。

  构建有力的新村产业体系,推进农民富裕生活美

  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全市已建成“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70万亩,新建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0个。建成优质稻基地11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86万亩、蔬菜基地120万亩、水果基地21万亩、烟叶基地5万亩、中药材基地14万亩、食用菌基地7亿袋、种子基地6.7万亩。发展畜禽适度规模养殖户2.8万户,规模养殖比例达62%。在林业产业方面,已建成工业原料林29万亩,建成干果林基地17万亩;在水产业方面,已建成优质水产基地6300公顷,2015年全市水产品总量达到5.5万吨。

  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共建成部、省万亩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70余个,整县推进高产创建2个。全市建成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0个、农业专家大院15个。聘请农村科技特派员487名,建成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中心(站)10个,实施各级科技开发项目47项,培训农民5.5万人次,带动示范农户12万余户。在四川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中,我市农业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60.9%,位居全省前列。

  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集群发展龙头企业,全市市级及其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35家,同比增加20家。预计,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将达到60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7%以上。规范发展农民168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3个、省级示范社57个、市级示范社103个。支持家庭农场发展。制订了《德阳市家庭农场认定和登记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全市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到188个。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