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2 11:02:00 来源:汽车之家 我要评论
2015上海车展已经闭幕,这一届车展被外界打上了诸多标签格外引人瞩目。比如,这个“四叶草”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这让展会的参展规模继续攀升;而开展期间少了站台的车模,也使这里更“清新”、更“纯粹”。至于这场盛宴中的主角---各厂商旗下的新车更是不乏亮点,首发/上市车型总数再创国内车展新高,各大车企也都拿出了最新产品,而这其中又有何可读之点?下面我们就从大数据视角一看究竟。
一、车展大数据概览:
● 首发/上市新车大数据
每两年一届的上海车展早已成为海内外车企绝不放过的宣传平台,18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多家国内外企业不辞辛苦的来到魔都秀肌肉,百余场新闻发布会让媒体日当天格外热闹。据汽车之家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本届上海车展上发布的新车达到222款,其中首发车型占了83%,达到184款,占据了车展新车的较大的份额。
从这样的车展推新规模来看,尽管外界预测2015年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或再度放缓,但车企对于国内车市仍然信心十足,力求通过投入新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在本届车展期间,多名车企大佬也都纷纷表达了对于中国市场积极的态度。通用汽车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表示,“为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的增长,通用汽车及其在华合资企业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40亿美元。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新产品、生产设施和其他关键业务领域”。而雷诺-日产联盟总裁兼CEO卡洛斯·戈恩也称,“如果中国汽车市场能保持6%-7%的年增长速度,我就很满意了,日产已经进入中国很多年了,长期来看,我们更期待可持续的稳定增长”。
● 豪华品牌和普通品牌大数据
从品牌定位方面看,此次首发和上市的222款新车中,大众化品牌仍然占主导地位,推出了157款新品,占比达到71%,其中大众品牌就带来了10款新品,福特品牌也有7款新车与大家见面,而雪佛兰、日产也分别推出了4-5款新车,其中不乏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产品。中国品牌方面,长城哈弗的推新力度最大,带来了9款SUV赚足了眼球,奇瑞也一口气展示了7款新品。
『长城哈弗展台』
『奔驰展台』
不仅如此,豪华品牌之间在车展上的斗法也十分激烈,欲吸引更多的关注。从数据上看,豪华品牌共推出了65款新车,其中奥迪推出了11款新品,奔驰有10款新车与大家见面,宝马也有8款新车登台亮相,这些产品中有家用车、性能车,以及新能源车型,且一些车型间存在直接对标关系,可谓火药味十足。另外,目前在国内处于第二梯队的豪华品牌也不甘示弱,沃尔沃、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英菲尼迪、捷豹等均在此次车展上拿出了旗下最新产品,欲通过加大推新力度来拉近与“BBA”之间的距离。而豪华品牌在上海车展上的“排兵布阵”也为接下来的豪华品牌车市传递出新一轮信号,未来这一市场上的战争将更加激烈、残酷。
● 新能源车/常规动力车型大数据
我们再从新车的动力系统维度看,本届车展推出的新车中,传统动力仍然是绝对主导地位,在这其中由于受到市场的热捧,也使得我们能在上海车展上看到更多跨国车企、中国品牌推出的搭载小排量涡轮增压车型。此外在新能源车方面,此次推出的新车也有55款,占比也达到了23%,毫无疑问,在国家多种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增强了车企研发新能源车的信心。从本届车展发布的新能源车型来看,混动车达到29款,其中插电式混动车有16款,另外纯电动新车也有23款。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二、首发新车大数据:
●全球首发车占比:过半数
随着中国市场在车企心中的地位越发重要,近几年的国内一线车展绝不乏国际首发车的身影,本次上海车展也不例外。据统计,在本届展会184款首发车型中,全球首发车达到了93款,占比过半,虽不能用款款重磅来形容,但一些产品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具体来看,奥迪推出了搭载插电式混动系统的PrologueAllroad,而奔驰也拿出了GLC Coupe概念车,这被看做是GLK的换代产品GLC的设计雏形。此外,本田CONCEPT D概念车、别克VERANO威朗、大众C CoupeGTE、福特国产金牛座、沃尔沃XC90荣誉版也是各个厂家寄予厚望或提升品牌形象的重点新品,且它们还有一个共性就是结合了中国市场需求打造。
● 首发车国别占比:中国品牌最多
从品牌国别角度看这届上海车展的首发车数据能够解读出,凭借天时地利的优势,主场作战的中国品牌无疑成为此次车展发布新车总数量最多的,达到71款,占总数的39%。紧随其后的是德系品牌,有36款占比为20%,这与德系品牌重视中国市场,且中国消费者也认可德系品牌有关。再往后的就是日系品牌和美系品牌,依次发布27款、22款新车型。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