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7 09:10:00 来源:新浪汽车 我要评论
最近有关观致的最引入关注的新闻估计有这么三条:其一,由于在欧洲市场销量不佳,导致去年出现重大亏损,观致汽车将暂时退出欧洲市场,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国内市场;其二,观致汽车正式启动“e-观致”电商战略,采取电商平台和实体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其三,5月份观致汽车销量共计1681辆,较4月增长了79%。综合这些消息以及一直以来我个人对于观致品牌的观察,我认为,如果再坚持一下,可能观致还是会有成功的机会。
不可否认,观致汽车由于销量不佳导致重大亏损,从而宣布暂时退出欧洲的消息,多少会让人有些沮丧,但如果我们进一步思考,可以换个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观致汽车本来的主要目标市场就是国内汽车市场,当初宣布进军欧洲,多少有些“声东击西”的意味,其初衷还是想通过以“海归”身份,提升其在国内汽车市场的品牌印象,进而提高卖相。而从目前来看,显然观致这招并不管用。而不管用带来的结果无疑就是没有实现将分配到欧洲市场的资源和分配到中国市场的资源实现1+1>2的效果,甚至于还影响到了核心的国内市场的开拓。而现在,观致汽车宣布退出欧洲,将精力全部投放到国内汽车市场,我认为,这无疑会让其将所有的资源用于国内市场,这对于其进一步突破国内市场无疑至关重要。
而客观的讲,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可能观致在欧洲卖得好与不好,并不会影响其是否购买观致汽车的决策,中国消费者是否购买观致汽车,关键还在于中国消费者知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品牌和产品,关键还在于这个品牌旗下产品的产品力强不强,关键还在于这个品牌的定位和旗下产品能否满足消费需求。
观致汽车近日宣布正式启动“e-观致”电商战略,采取电商平台和实体经销商的合作模式。在我看来,与其说观致是顺应电商这一潮流,不如说是其被迫的无奈举措。据了解,目前观致在全国的经销商数量仅有75家。这么少的经销商数量,我们又如何能期待其在销量上会有重大突破?我以前在汽车销售公司工作时,也曾经有参与渠道建设方面的工作,一般而言,一家汽车企业的经销商数量都应该有几百家,特别是在当前整个市场都特别强调渠道下沉的背景之下。而经销商数量过少,如果仅凭企业层面进行一些市场推广活动,真正能够让广大消费者接触和了解观致品牌和产品的机会,其实很有限。客观的讲,作为一个定位于自主中高端的品牌,观致汽车的产品力还是值得肯定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达到了自主中高端品牌标准的。我在想,此次观致能将原本用于欧洲的资源都加码用到国内市场,着重于渠道建设等领域,或许对于观致汽车销量的进一步突破会有较好效果。
今年5月份,观致汽车的销量较上月环比增长79%,前5月累计较去年同期更是增长超过120%,虽然销量基数还很低,但在当前整个汽车市场并不景气的背景下,这个成绩还是值得肯定一下。但是我们也应该指出的是,观致汽车的销量本来应该会更好一些,一方面,如果观致汽车抓住了SUV市场高速增长的机会,于早前就推出纯正的SUV产品,可能其整体销量不是现在这样;另一方面,如果观致汽车推出的首款所谓SUV产品——观致3都市SUV是一款纯正的SUV,而非市场都知道的是由观致3两厢版增高而来,可能其整体销量也不是现在这样。由此,我认为观致汽车没有抓好SUV市场的机会,可能说明其市场研究能力和产品实现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为什么谈到了上述观致汽车还有不少提升空间时,我在本文开头还要强调“坚持一下,观致或许就成功了”的观点?我认为,观致汽车还是有了一定的基础,市场也会能给予其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从观致汽车的基础而言,虽然其推出的首款SUV产品有非纯正SUV产品的嫌疑,但观致汽车产品本身所体现的产品力还是有明显的提升,能够给予消费者较好的体验。而产品力背后所体现的则应该是观致汽车已经建立的、达到了一定标准的体系能力,这一点于观致汽车谋求在自主中高端领域的突破而言,显得至关重要。
从市场给予观致汽车的机会而言,一方面,电商的潮流有助于一定程度上治疗观致汽车渠道方面的“硬伤”,而其退出欧洲,全力于国内市场,也将有助于其集中资源在渠道领域进行突破;另一方面,随着近年自主品牌产品力的提升,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间也开始有了直接竞争关系,界限越来越模糊,有利于观致汽车的发展;此外,当前新车销量越来越集中于三、四线城市,无论是首次购车还是换购或增购,都能给予观致机会。
因此,如果能够在渠道领域实现突破,如果能够进一步基出客户需求丰富旗下产品线,我相信,再坚持一下,观致可能还有成功机会。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