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保养:"烧钱"只是手段 价格战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2015-11-04 10:08:00    作者:   来源:新浪汽车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保养 烧钱 价格战 汽车后市场 上门
[提要]随着致力于汽车后市场O2O洗车行业的e洗车的消失,汽车后市场领域真真正正体验到“资本寒冬”的到来。就在前不久,一款由e保养联合民生电商快捷支付共同推出的“养车钱包”产品开始推出,在e保养消费人群当中获得了不晓得关注。

  随着致力于汽车后市场O2O洗车行业的e洗车的消失,汽车后市场领域真真正正体验到“资本寒冬”的到来。遭遇凛冬的并非只有e洗车一个,“车8”早已停止上门洗车业务;呱呱洗车和赶集易洗车也已经宣布合并;功夫洗车也于近期宣布暂停上门洗车业务。

  “上门”,这个曾经在汽车后市场呼风唤雨的名词也不再坚挺,甚至于“上门已死”这个论断开始在汽车后市场领域流行开来。“上门”这个东西真的是能够撬动汽车后市场O2O的利器吗?或者“上门”仅仅是一个标签,而为了使“上门”得以延续,大规模的烧钱反而加速了这一模式的蜕变。

  资本并未寒冬 价格战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其实,资本并没有处于寒冬阶段。”在e保养总部的办公室一隅,e保养CEO高峰在谈论起“资本寒冬”这一话题时向汽车君表示,“目前所谓资本的寒冬,其实不是因为资本缺钱,有一类资本确实缺钱,有一类资本不缺钱,刚募集完多少钱,但是他不投,其实他也想给自己一个观察、筛选,提升成功的几率。”

e保养CEO高峰

  e保养CEO高峰

  就在今年5月份,e保养获得B轮昆仑万维领投的2000万美金。“我们刚融完B轮,实际上并不缺钱。”高峰告诉汽车君,“但是你可以看到,e保养一开始就没有走烧钱模式,而且从5月份开始反而开始收缩,收缩到投资人也开始给我们压力,既然你手上不缺钱,为什么不扩张?”

  高峰认为烧钱并不能形成规模效应,“e保养得业务逻辑不是一个边际成本趋向于0的概念,意味着e保养不像美团电影票那样,70%卖出去了,另外30% 不要钱都没有问题,但是我有店、有员工、有费用,意味着价格战很难形成规模效应。”

  上门将长期存在 年底财务持平

  上门已死,这或许是汽车后市场领域近来最流行的一个论断,因为有太多的O2O产品已经死亡或正在死亡。“唱衰上门服务的有两类,一类是互联网,一类是传统的线下企业。”高峰如是说,“上门保养如果能持续产生价值,那么它一定不会死掉,年底e保养将能够实现持平,或许能够实现盈利。”

  按照高峰的说法,上门本身一定会存在,但是它只在一定场景下存在,只有与线下结合,上门这个渠道才更有生命力,这个渠道覆盖的客户量会更大。“上门保养一定会是一个品类长期存在。未来的情况下,上门一定会占很大的比重,只不过上门的方式,上门的产品一定会更灵活。”

  除了继续深挖上门服务,e保养线下直营店也开始建设。高峰告诉汽车君,e保养短期计划在北京做东西南北四家直营店,直营接不下来之后才考虑跟合作的方式进行交互,我希望更多的靠直营的力量把体验做好。目前已经有两家直营店开始营业。

  扩大生态圈 养车钱包有望成为新入口

  在逐渐实现财务收支平衡的节点,e保养仍在探索新的业务生态。

  就在前不久,一款由e保养联合民生电商快捷支付共同推出的“养车钱包”产品开始推出,在e保养消费人群当中获得了不晓得关注。

  “汽车业务本身相对低频,一年两三次就算比较多了。”高峰解释推出“养车钱包”的初衷时说,“但我们不想像传统4S店那样逼着客户办卡,那个体验非常不好,存了多少钱,万一企业有什么变化客户很担忧,顺应现在时代潮流的方式就是理财。我们希望打通即有理财+养车的功能。”

  高峰举例说明,比如一名客户在我这儿存钱随时可以取走,存钱获得的收益还能支付养车费用。慢慢客户就有一种习惯,一年算一下有多少收益可以养车,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养车服务。而据高峰称,目前有2/3的e保养用户已经成为养车钱包的用户,“养车钱包未来会成为一个入口,这是个很现实的做法。”高峰向汽车君表示。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数学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