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市或低增长 车商试水出口避产能过剩

2016-01-29 09:25:00    作者: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车型 产能过剩 车市 出口基地 凯迪拉克
[提要]“凯迪拉克CT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在此实现国产,并计划出口美国。在加大投资扩充产能,供应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需求背后,豪华车商也在应对中国市场增长放缓的趋势,试水海外市场输出产能。

  “凯迪拉克CT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将在此实现国产,并计划出口美国。”上海通用内部人士透露。

  在加大投资扩充产能,供应不断增长的中国市场需求背后,豪华车商也在应对中国市场增长放缓的趋势,试水海外市场输出产能。

  此前,北汽集团董事长、北京奔驰董事长徐和谊曾表示:“未来中国将有望成为奔驰全球生产基地。”

  有分析认为,这与豪华车市场的供需矛盾出现不无关系。近年来我国的豪华车增速已经明显放缓,不少主流国产车型的销量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下滑,开拓海外市场无疑是新的路径。

  豪华车商试水出口海外

  1月21日,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工厂正式投产,该工厂规划年产能为16万辆,未来不仅将生产传统汽油车型,还将投产混合动力车型。凯迪拉克CT6作为该工厂投产的首款车型于1月27日正式上市。

  据上海通用内部人士透露:“随后CT6的混合动力车型也将实现国产,不过这款车将主要用于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出口规模不大。”

  据《华尔街日报道》报道,凯迪的拉克品牌发言人David Caldwell曾表示,未来每年出口到美国的凯迪拉克CT6的规模大约为1000辆。

  中国造凯迪拉克出口美国,虽然在该品牌100多年历史上还是首次,但是这对于其他品牌来说并不新鲜。

  早在2011年,首批宝马5系长轴距车型就向中东地区出口。华晨宝马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这款车主要的出口地区就是中东和欧洲,并且出口规 模并不大”。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康思远也曾表示:“出口是个长远的战略部署,目的是把脉新兴的海外市场需求。”

  无独有偶,奔驰、沃尔沃也相继实现少量出口海外。

  虽然目前出口国外的豪华车规模依然较小,但是这在豪华车商中被越来越多地尝试。

  徐和谊曾透露:“未来中国将成为戴姆勒的全球生产基地,在实现发动机核心零部件出口之后,整车也将加速出口,奔驰新一代的C级长轴距车和E级长轴距车都有望出口。中国周边地区,比如东南亚将成为首批出口地,目前我们正在和戴姆勒方面沟通此事。”

  豪华车产能过剩隐现

  进入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生产,意在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豪华品牌,目前纷纷走出国门,这和当前显现的产需矛盾不无关系。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豪华车德系三强,以及沃尔沃、英菲尼迪、凯迪拉克等相继投入国产的豪华车品牌,近两年在华实现产能计划将超过160万辆。

  但是,据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的数据,2015年,上述六大品牌的国产车型的累计销量约为119万辆,但是整个豪华车市场的增长速度已经骤降至2.5%。行业人士预期,豪华车这一低增长趋势或仍将持续。

  同时,目前豪华车的扩产计划依然在继续。根据规划,一汽-大众佛山工厂正在推进二期工厂建设,这一工厂将是奥迪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同时随着一汽-大众青岛和天津工厂列入规划,目前一汽-大众长春工厂大众车型将向这两个工厂迁移,未来长春工厂或将主要用于生产奥迪车型。同时,新投资的奥迪Q工厂项目也在 加速建设中,年产能将达到30万辆。

  各大车商不断持续加码中国市场,令豪华车的产能也将逐渐出现“供大于求”。

  近年来随着豪华车市场增幅放缓,不少主流豪华车型销量增速明显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因此,有观点认为,市场供需矛盾升级将倒逼豪华车企业加速出口,而中国在成为豪华车最大消费国的同时,也将成为重要的出口基地。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