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元年 基金或迎相关产品开发小高潮

2015-02-09 08:35:00    作者:   来源:金融投资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基金产品 期权产品 基金管理人 股票型基金 基金参与
[提要]期权产品的推出,基金将迎来真正的做空时代,并构成基金产品投资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降低了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产品的压力和包袱。国金证券分析师尹浩指出,基于50ETF期权推出对金融权重股的利好,投资者可关注如下几只基金的投资机会。

  期权产品的推出,基金将迎来真正的做空时代,并构成基金产品投资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降低了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产品的压力和包袱。

  股票期权即将开闸

  1月9日,证监会正式发布《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及《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股票期权交易试点指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已开展股票期权交易试点,试点产品为上证50ETF期权,下周一即2月9日将正式上市交易。这意味着A股市场将正式走进“股票期权时代”。

  不过,较高资金门槛、经验限制及知识考试让不少个人投资者望而止步。在资金门槛方面,个人投资者需满足自有资产不低于50万元;在经验方面,需指定交易在证券公司6个月以上,具备两融资格或金融期货交易经历或期货公司开户满6个月并拥有金融期货交易经历,且具备期权模拟交易经历。此外,个人投资者需要在营业现场参加期权知识考试,且期权交易要求个人投资者没有严重不良诚信记录等。

  因此,业内人士指出,过高的参与门槛压缩了市场的参与面,期权助涨助跌作用发挥空间亦会变得相对有限,且管理层更注重试点初期的市场稳定性,因此,期权推出在短期内不会过度放大市场的波动。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普通个人投资来者来说,期权就好像一个“白富美”一样,难以接近。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通过基金参与股票期权获得收益并不是一个遥不及可的方法。由于此次正式交易的标的为上证50股票ETF期权,上证50成份股市场流动性将大大提高,并且有望吸引更多投机资金入注。国金证券分析师尹浩指出,基于50ETF期权推出对金融权重股的利好,投资者可关注如下几只基金的投资机会。ETF包括华夏上证50ETF、华安上证180ETF、国泰上证180金融ETF;分级B端包括信诚800金融B、鹏华证保B、申万证券B、招商券商B.

  据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基金公司开始着手研究将期权运用到相关基金产品之上,以期抢到市场先机。

  指基和保本基金尝鲜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期权的来临不得不说是另一扇机会之门的打开。

  分析认为,对公募基金机构投资者而言,期权推出之后,有可能会掀起基金产品设计开发的小高潮,同时将丰富基金产品的持仓结构和投资策略。这不仅仅是基金管理人丰富产品线扩大规模的良机,同时也是满足客户股票期权投资需求的一种方式,拉低普通投资者参与股票期权的投资门槛、吸收部分股票期权投资需求的资金将有助于基金管理人实现规模扩张。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欧美成熟市场,股票型基金应用股票期权主要用来对冲市场下跌风险,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率,获取更高风险调整后收益。有时候,基金也会采用小部分仓位来构建期权头寸,进行方向性投资。众禄基金研究中心认为,股票期权推出之后,国内股票型基金产品尤其是指数型基金将有可能是首批将期权应用到产品层面的基金产品,其或会通过买入认购期权获取市场上涨收益。此外,国外的多数保本基金采用价值底线+期权模式,通常执行相对静态的投资策略,即一定比例资金投资于无风险资产实施保本,剩余资金购买匹配的期权资产产生潜在收益,这种模式亦可被国内保本基金所借鉴。“例如以期权组合策略为核心的保本基金,就可买入一定数量债券产生利息,并通过这部分利息以小博大买入看涨期权,分享权益类市场的涨幅的保本策略。”钱景财富分析师指出。

  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购买基金往往倚赖于牛市行情,熊市或者震荡市中投资者还大概率面临亏损的风险。期权产品的推出,基金将迎来真正的做空时代。基金参与期权交易,将使基金的风险控制成为常态化,并构成基金产品投资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降低了投资者长期持有基金产品的压力和包袱。为此,基金也应围绕期权产品的推出,加快对于金融衍生产品的研究力度。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