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行业:行业负担加重 数量改革有望破局

2015-09-21 10:29:00    作者:   来源:广发证券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公交行业 改革 客运量 破局 运力
[提要]国际“30%-35%”的合理空载率放在上海的交通体系中并不匹配,35的空载率在上海已经是一个承载下限,或者称作“沉默空载成本”。(2) 其次“大城市每千人2辆出租车”的依据通过与国际主要城市的对比也显得有失科学性,导致出租车打车难问题凸显。

  核心观点:

  新交通出行格局确定,轨道交通后来居上,出租车走势疲软。

  截至15年3月,上海轨道交通日承载量占比高达45.16%,领先于地面公交的39.53%和出租车的14.63%。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城市运行主要载体。

  伴随着总客运量的稳定提升,出租车的日均客运量却在不断走低。2015年3月的日均客运量为278万人次,同比下降4.47%。

  行业负荷加重,空载率下降:交通拥堵与运距加长为主要原因。

  (1) 空载率作为出租车运营效率的核心指标,与行业的毛利水平直接挂钩。

  而我们通过测算却发现,在客运量走低的情况下,正常情况下应该提升的空载率实际却是下降的,这与常识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

  (2) 两个原因导致了现状与常识的背离:1.上海交通拥堵系数提高,平均车速降低约10%;2.每车次平均运距增长,相应提高了单程的运转周期。

  (3) 滴滴等叫车软件的兴起优化用车效率,为空载率下降提供佐证。使用打车后,90.3%的司机认为降低了空驶率。

  外部进入者扩张迅速,运力受限致出租车将到手蛋糕拱手相让。

  5月以来滴滴专车APP 的下载量累积达到22905.44万次,日均订单数已达300万,周增速30%。150万名专车司机加入。专车市场的崛起,凸显了出租车在运力的限制下将本可以自己吃到嘴的蛋糕让给了别人。

  然而随着订单的爆发式增长,专车的长期补贴难以持续。当价格优势变为价格劣势,专车也将重回其应有的角色定位。价格敏感性消费者回归之时也是出租车收复失地之时。

  现实数据倒逼“数量控制逻辑”突破。

  国际“30%-35%”的合理空载率放在上海的交通体系中并不匹配,35的空载率在上海已经是一个承载下限,或者称作“沉默空载成本”。

  (1) 上海由于:1.轨道交通建设尚未完善;2.高人口密度;3.出租车价格的相对与绝对优势;导致上海出租车承担了较高比例的出行任务。首先这造成供给端的失衡。

  (2) 其次“大城市每千人2辆出租车”的依据通过与国际主要城市的对比也显得有失科学性,导致出租车打车难问题凸显。

  改革呼声此起彼伏,价改治标量改治本。

  价格调整偏向功能性调控,难以改变行业最根本的运力不足问题,属于隔靴搔痒。数量改革涉及“经营牌照”,模式若破未来可期。

  上海出租车改革蠢蠢欲动,结合国际发达城市多种经营模式的启发与我国部分城市出租车改革破冰的经验,打破总量控制的模式根基有望为出租行业迎来新的生机。

  风险提示:改革进度不达预期。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