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发改委776项审批全部网上办 电子政务网昨正式运行

2015-04-09 14:19:00    作者:孟敏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省发改委 电子政务网 审批事项 运行管理 审批制度
[提要]跑项目、跑审批、跑部门……一直跑到了“互联网+”的时代,今后,去政府审批文件可以不用再跑断腿了。和李铁军一样幸运的是,徐恒德的项目也赶上了省发改委电子政务网审批。

  跑项目、跑审批、跑部门……一直跑到了“互联网+”的时代,今后,去政府审批文件可以不用再跑断腿了。8日,记者从省发改委召开的电子政务座谈会上获悉,省发改委审批制度改革正在进行。8日正式运行电子政务网,776项审批全部网上办理,企业可透明查询。

  “不到一天的时间,所有审批文件都传到了网上,第二天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8日,高唐万和汽车改装研发公司的李铁军打开了省发改委的电子政务网,兴奋地直说“赶上了”。“赶上了审批制度改革,赶上了‘互联网+’政务,企业再也不会跑起来没完了。”李铁军不是为省下从高唐到济南花的几千块钱兴奋,他兴奋的是不用再跑四五趟耗费那么多时间。这次,他的两款新产品在审批时间拦腰砍后,产品可以尽快投产了。

  本报记者 孟敏 实习生 于广芝

  “互联网+”政务,企业来回少跑十趟

  无独有偶,日照莒县海汇集团相关负责人徐恒德正好也要跑一个项目,赶上了项目的申报、受理、补正、征求意见、审查、公布等全部网上运行。“与以往的行政审批相比,过去的审批程序繁琐,时限长、效率低。”徐恒德说,今年申报的5000辆/年专用汽车制造项目,属于企业投资建设的政府核准类项目,需要省发改委给予审批,要是之前最少要跑四五趟,来回一趟至少要花8个小时,还得有住宿餐饮过路费,光必需花费就得近万元。

  不过和李铁军一样幸运的是,徐恒德的项目也赶上了省发改委电子政务网审批。“所有申报资料,包括纸质文件及附件、同版本的电子文档,只通过省发改委审批处一个部门申报,而且与以前相比,前置手续简化,少了项目银行贷款承诺文件、企业自筹资金证明、水利部门取水供水意见等,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

  徐恒德还注意到“互联网+”政务带来的另一个改变,“优化了审批程序,取消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规划设计方案审查意见,一个部门受理、实现部门的横向联通、同步审批、及时反馈”。办理的条件、过程、结果,工作规则,办事指南在网上公布,企业可以判断是否符合条件,网上查看办理流程,实时了解审批进程。网上审批精简了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

  记者了解到,所谓的电子政务网,是指“阳光审批、勤廉发改”电子政务网,为非涉密电子政务网,涉及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内网、全省发展改革系统纵向网及互联网,包括三大系统、十二个平台,即政务运行系统下设的政务大厅、行政审批、公文办理、档案管理四个平台,政务监督系统下设的电子监察、法制监督、绩效考核、项目稽查四个平台,政务支持系统下设的经济监测、项目信息、决策参阅、专家管理四个平台。

  “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

  8日,电子政务网正式运行,776项审批全部网上办理。打开电子政务网,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子政务网建立了分工明确的各个平台,比如政务大厅平台,承载法定行政权力事项网上申报、咨询、投诉、反馈和信息公开等任务。行政审批平台,主要承载发改委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类事项的网上运行等任务。行政审批处负责日常运行管理,将办理结果及时对外公示,等等。

  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坚持把“阳光审批、勤廉发改”建设与加快简政放权结合起来。牢固树立政府工作人员“有权不可任性”的理念,以电子政务网为载体和平台,推行权力清单制度,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

  据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省发改委先后编制了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和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指南,取消或下放行政审批事项62项,占到50%;修订了《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本)》,在2013年末取消或下放核准事项47项的基础上,又取消或下放了26项。

  同时,省发改委法定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明确了工作时限和标准;实行入口统一管理,保证了各项业务办理的全过程可查询、可催办、可调阅,圆满完成了鲁南通道、潍莱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立项工作;健全重大项目稽查监管体系,做到了项目审批网上全程办理、可查可控、相互制约,按时办结率达100%。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