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答记者问

2013-03-04 11:13:00    作者:吴晶   来源: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教育部 校舍 教育公平 教育经费投入 农村寄宿制
[提要]答: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全力支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努力做好“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这篇大文章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 吴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为实现这一目标,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一系列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财政教育投入持续大幅增长。

  如何合理安排、有效使用新增财政教育经费,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记者就此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

  提高标准“保基本”

  问:财政新增教育经费的保障重点有哪些?

  答: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首先是“保基本”。一是提高义务教育保障水平,提高免费教科书补助标准以及中、西部和高寒地区校舍建设改造补助标准。二是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使13.6万所学校、约3.5亿平方米的校舍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和综合防灾要求。三是在提高部属高校生均基本拨款定额的同时,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推动地方实现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的目标。

  关注民生“补短板”

  问:近几年各地兴建幼儿园,受到群众好评,类似的加强教育薄弱环节的项目还有哪些?

  答:我们关注民生需求,着重用新增教育经费“补短板”。一是用中央财政带动地方财政,全国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万多所,新增在园幼儿560多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2.3%。二是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满足了150多万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和200多万新增寄宿生的寄宿需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三是启动普通高中改造计划试点,共支持中西部680个县改扩建499所学校。四是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五是在基本消除中央高校债务风险的同时,下达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地方化解高校债务风险,提升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六是开展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作,在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西部省份,重点支持建设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学。七是支持中西部地区新建、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近2000所。

  完善体系“促公平”

  问: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在国家资助政策方面取得哪些新进展?

  答:目前,我国已建立起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一是学前教育建立资助制度。按照“地方先行、中央奖补”的原则,一些省份已启动了学前教育资助工作。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重点支持24个省份开展学前教育资助工作。二是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启动国家试点工作,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约26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目前,国家试点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699个县的9.6万所学校,地方试点覆盖15个省份481个县、3.5万所学校。三是将中职免学费政策范围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惠及1200多万学生。四是普通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国家资助政策实现无缝衔接。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设立高校新生入学资助项目,一次性补助中西部地区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交通费及入学后短期生活费。五是研究生教育完善了奖助政策体系。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同时,还将设立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和学业奖学金。

  抓住关键“提质量”

  问: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对此教育经费投入如何安排?

  答:近年来,我们在教师培养培训上下大力气,抓住关键,提升质量。一是将特岗教师补助范围扩大到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年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西部2.7万元、中部2.4万元。二是在5个省10个县试点实施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项目。三是继续实施“国家级教师培训计划”,并将幼师培训纳入其中。四是继续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进一步提高政策吸引力。五是实施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等项目。此外,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我们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启动实施了“2011计划”,提升高等学校协同创新能力。安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等,改善高校教学、科研条件,促进内涵式发展。

  教育投入“显实效”

  问:教育经费投入的使用效果如何?

  答:近年来教育经费的使用实效比较明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免费项目更多。全国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约280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1.3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约2200万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教科书费,3000多万农村寄宿制学生免除了住宿费。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村学生,惠及约1200万农村学生。

  二是校舍更加安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对各地中小学校舍“摸家底”,对其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全部纳入三年规划进行改造。3亿多平方米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经过加固改造或新建重建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三是困难学生上学更有保障。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范围不断扩大,资助标准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促进了教育公平。

  四是学校运转水平和质量更高。近几年,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每年的增幅都很高。2012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数为1441万人,比上年增加26万人。高校科研条件和研究实力进一步增强。

  好钢用在“刀刃上”

  问:教育需求旺盛,而教育经费有限,怎么办?

  答:有限的教育经费必须用在“刀刃”上,今后要继续坚持“四个倾斜”:一是优先用于教育教学,保障教师待遇,落实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拨款,探索建立中小学校舍建设长效机制,为各级各类学校正常运转提供保障。二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大力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高中建设,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培养培训,鼓励和支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三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落实从学前到研究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扶持力度,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四是全力支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高职教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精打细算过日子

  问:2013年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相较于我们的受教育人口规模和现实发展需求,教育经费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相对短缺,必须精打细算过日子。我们已明确把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一是建立和完善制度体系,落实好已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制度》等规章制度。二是加强和落实监管体系。建立对重大项目资金的全过程监督检查机制。落实直属高校财务巡视制度。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监督作用。三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推动高校财务信息全面公开。四是加强专业化建设,全面提升经费管理水平。加快推进直属高校总会计师公开选拔和委派工作。推动各级各类学校配备合格财会机构和人员。

  (摘自《中国教育报》)

东营大众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