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4 11:13:00 作者: 来源:东营教育信息网 我要评论
编者按:
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教育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更是寄托着无数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因此,“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精神要求,也是对时代高诉求和社会新愿望的应答。最近,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见东政办发[2013]2号文件),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推进步骤、推进措施等方面,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推进教育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基于此,市、县各级教育主要负责人结合工作实际,精要阐释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认识、行动规划和实践措施。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下,在教育系统的聚力作为下,东营教育会谱写出现代化的绚丽壮歌!
聚力而为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市教育局局长梁海伟访谈
记者:梁局长,最近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这对教育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
梁海伟:2011年,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了《东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现在,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东营市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实际上是对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的贯彻落实,提出了更加明确的目标任务、时间进程和激励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教育战线来讲,这既是一项硬性的任务要求,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未来一段历史时期,我市教育工作的战略主题、总体任务和鲜明特色就是: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加快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步伐。这也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等目标任务的战略举措。
记者: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什么是教育现代化?
梁海伟:对于教育现代化这个概念,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我市出台的《实施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推动和保障我市教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并适度超前发展。这句话强调了两点:一是教育现代化进程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教育现代化本身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是教育事业适应经济社会进步的客观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上不断更新、变革、创新和完善的过程。脱离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而谈教育现代化是没有根基的。对教育而言,“相匹配”就是既不能落后,也不能过度超前;二是教育现代化进程应适度超前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经常讲,“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落实这个“先导性”,教育就要适度超前发展,否则教育的先导性就无从谈起。所以,从理论上讲,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最高水平的现代化,只有更高水平的现代化。但在现实中,教育现代化总是与特定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这个相适应就是“相匹配并适度超前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现代化也会持续上升,一代接着一代,实现历史的接力。
记者:我市推进教育现代化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吗?
梁海伟:我市教育现代化建设是按照“统筹规划、分段实施、交叉推进、动态管理”的原则,分三个阶段进行实施。从明年开始,我市将启动教育现代化学校、乡镇、县区创建活动,到2013年底,按照省定标准,全面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到2016年,高水平实现十五年基础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到2020年,全市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先进行列。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努力,最终要形成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那时,我市教育普及水平会全面提高,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趋完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教育体制机制充满活力,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会全面增强。
记者:有什么具体措施来保障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梁海伟:推进教育现代化,市、县两级各有各的责任。2013—2016年,市政府将陆续启动教育现代化学校、乡镇、县区认定工作。各项指标合格的,将分别认定为教育现代化学校、乡镇、县区。市政府将设立教育现代化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对教育现代化建设成绩突出的学校、乡镇、县区予以奖励。各县区也会通过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深化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等举措,加快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记者:实现预期的教育现代化目标,存在什么困难?
梁海伟:实事求是地讲,我市在发展教育上,具有财政好、人口少的独特优势。只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我市办学条件等“硬件”方面的现代化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但教育思想观念、师资队伍素质、课堂教学方法等“软件”方面的现代化则存在一定的难度。这个问题也不是东营独有的问题,在全省全国范围内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却没有同步提升,存在种种不足。同样,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在于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只有教育思想观念现代化了,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教育现代化最难的就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从去年十二月份组织开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大讨论活动的重要原因。
这里的“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不是一个时间概念,并非现代人的思想就一定比前人、古人的思想更现代化。只要教育思想观念符合教书育人规律、顺应人性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成为有用成才,它就具有现代化的品性。像“因材施教”,就是永不过时、历久常新的教育观念;像师生关系,则会随着人性的解放和需要而改变;像促进学生成才,就不能仍然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旧观念不放。目前,社会上包括教育系统内部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对教育工作构成了极大的干扰和伤害。因此,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除了改善办学条件外,更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上。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记者:推进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大工程。如何克服我市教育现代化道路上的种种困难,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呢?
梁海伟:教育是重大民生工程,要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教育同时也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应当是一个被服务的行业,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里面牵涉到责任主体问题,即谁来推进、谁来办好呢?我认为,要克服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顺利实现预期目标,最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孤军奋战。教育从来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它是全社会的事。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教育问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离开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单靠教育部门很难圆满解决。比如改善办学条件,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大教育投入,提供支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家长从观念到行动上的理解和配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社会改变对职业教育的歧视,认识到对一部分孩子而言,职业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等等。我相信,虽然前进的道路上存在种种困难,但只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都能勇敢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记者:2013年我市将通过哪些教育重点工程,助推教育现代化的实施?
梁海伟:2013年,我们将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全面推进全市现代化学校建设;重点加强校长及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弘扬“忠诚、立人、求索、致远”的东营教育精神;全力推进中心城区优质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今年将新建东城5所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统筹规划建设市中专、体校、二中、一中,续建胜利一中二期工程,建设市青少年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这11项工程已全部被列为市重点工程或民生实事。我们深感机遇难得,责任重大。我们将加倍珍惜历史机遇,加压奋进,攻坚克难,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