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井下人走近色力布亚 大漠深处的一抹“石油红”

2015-04-21 09:39:00    作者:李长莲 苏岗   来源:大众网综合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胜利;井下人;走近;色力布亚;大漠;深处的;一抹;“石油红”
[提要]色力布亚镇,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是闻名遐迩的“南疆商贸重镇”、“南疆第一巴扎”,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北路要道,民族手工业发达,商贸流通业繁荣。优良的工作作风,加上精湛的修井技术,胜利井下人得到了雅克拉采气厂乃至西北油田的首肯,并提出了继续深化合作的意愿。

  大众网东营4月21日讯 色力布亚镇,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是闻名遐迩的“南疆商贸重镇”、“南疆第一巴扎”,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北路要道,民族手工业发达,商贸流通业繁荣。在这里也有着一群技术精湛、作风优良的胜利井下人。近日,为深入了解“市场寒潮期”情况,根据员工反映和相关建议,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西部工程管理中心的相关人员前往该地区探访,工作人员苏岗作为其中一员,为我们讲述了当地胜利人的生活和工作状况。

  “全副武装”

  奔波800公里探访

  色力布亚镇主要有维、汉、回、柯尔克孜、乌孜别克等民族,以维吾尔族居多。交通便利、民族手工业发达,商贸流通业繁荣。

  “临行前,我们中心教导员卢继锋特意嘱咐,为了安全起见,在到达井场前的路上,务必要穿便衣、带好身份证、远离人群密集的乡村。而且司机介绍,这个井队距离西部工程管理中心总部有800多公里,大约要走10个小时,会很辛苦。”苏岗介绍,虽然已是春天了,但在路途两边的荒野里,依然没有见到绿色的植被,到处是成片的黄沙土,偶尔能看到几座前后不相连的石头山,也全是光秃秃的没有一棵草。

  经过一天的连续奔波,傍晚时分,苏岗一行人抵达了大修11队所在区域,南疆最大的维吾尔族聚集地——色力布亚镇。井场在色力布亚镇东部边缘地带,当时正在交接班,看到有人到来,所有员工都围了上来热情握手,帮卸东西,亲切与交谈。“他们已经在这里连续工作了3个月,有些职工头发已经盖住耳朵。”

  沙暴一刮刮半年

  “野营房”就是他们的家

  大修11队2003年入疆,是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西部工程管理中心的下属基层队,距离中心南疆总部800余公里,是西部工程管理中心12支队伍中最遥远的队伍之一。队上干部职工一共有25人,十多年来,他们独自驻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西南边陲,为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提供油气井的维修服务工作,为该厂增储上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队长范恩太是个“老新疆”,在他的带领下,苏岗和同事一起来到200米外的生活区。生活区是由十几个野营房组合拼装起来的,内部由一条长廊串通起来,这样的组合方式更多是为了防风沙、保温等需求。这样的设计让员工可以不出营房实现休息、吃饭、洗漱、开会、交流等日常需求,也成了荒漠中大家赖以生存的家。

  每年春秋两季,南疆地区沙尘暴如家常便饭,甚至一刮就是半年。而最让人受不了的则是沙漠之地的“蚊子”。范恩太房间的墙壁上就挂着一顶专门跟蚊子作斗争的帽子。据介绍,从3月到12月都是蚊子的活动期。到了夏天,即使阳光再毒辣,也必须戴着防蚊帽、穿着厚工衣才干活。有些不抗毒蚊子的人,脸肿得像馒头,胳膊肿得像狼牙棒。范恩太的耳朵甚至也被蚊子咬得流脓。“因为恶劣的环境,多少招工来的小伙子,都是昨天来,今天就走,给多少钱都不留。”范恩太说道。

  买一次菜要半个月

  洗澡是件奢侈的事

  在范恩太厨房的储藏室货架上摆放的大多是土豆、洋葱、萝卜等耐保存的蔬菜,冰柜上面放着两个大盆,大盆里面绒布下全是湿漉漉的豆子。“储藏室里没有保鲜柜,距离最近的蔬菜集市有150公里左右,半个月才能出去买一次菜,干脆去一次就买些耐放的蔬菜,减少出去购菜的次数,绿色蔬菜就靠自己发绿豆芽、黄豆芽来解决问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地球上最干旱的沙漠之一,一年到头基本上见不到下雨,淡水资源自然就成了最珍贵的东西。为了保证生活用水,每周修井队都会请服务单位为他们送一次淡水,加上长途运费,平均每立方高达100余元,洗澡洗衣服自然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行为。职工每天下班基本上用水擦把脸、擦擦头发完事儿,三四天才擦一次澡,擦完后水都要收集起来用来拖地。遇上沙尘暴等恶劣天气,送水车进不来,半个月擦不上澡是常事。副队长田明调侃说,自己休假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回到东营在家里泡澡。“一泡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被老婆喊好几遍,才如脱胎换骨般的爬出来。”

  用技术品牌和优质服务

  应对“市场寒潮期”

  在西北油田,活跃着大约53支修井队伍和98支钻井队伍,这些队伍中有中石化的正规军,也有民营私企队伍,胜利井下的队伍是为数不多的正规施工队伍。“在新疆修井高端市场,哪里有疑难井大修井,哪里有难啃的‘硬骨头’,我们首先会想到胜利井下。”西北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秦强运说道。

  胜利井下承揽着西北油田雅克拉采气厂首口井——雅克1井的施工,他们使用自己改进制作的工具,经一百二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战,圆满将其修复成功,使这个曾被判定为“死刑”的气井起死回生,日产天然气13万立方米,轻质油30吨,连续稳产至今。如今,修复后的雅克1井已经成为了西北油田一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优良的工作作风,加上精湛的修井技术,胜利井下人得到了雅克拉采气厂乃至西北油田的首肯,并提出了继续深化合作的意愿。

  面对现在修井队伍工作量不足的问题,范恩太表示虽有压力,但是同时蕴含着机遇。他认为,市场寒潮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是对队伍的一种历练,寒潮的到来将淘汰一批综合实力不强的队伍,使优秀的队伍能得到更好的成长环境。

  大修11队只是胜利井下修井队伍的一个缩影,还有钻井、勘探、录井等近百支胜利石油工程队伍长年累月扎根在这片荒无人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为保障国家能源长城的安全,他们远离家乡、以苦为乐、奉献青春。问起他们的最大梦想是什么?他们的回答简单的如同一粒沙子——希望国家石油满仓。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