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

2015-12-14 10:08:00    作者:赵金子   来源:东营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东营;十三五;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创新主体;发展特色;创新链
[提要]去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许多企业的效益呈现下滑态势,但在东营胜利经济开发区,一家为勘探开发提供高难度钻井液技术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却在逆势上扬。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成立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去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许多企业的效益呈现下滑态势,但在东营胜利经济开发区,一家为勘探开发提供高难度钻井液技术服务的中小型企业却在逆势上扬。前不久,这家企业刚刚与也门、埃及等国的多家大型企业签署了生产合作意向书。究其成功根源,离不开自身雄厚的科技创新实力。

  “能够拿下这些国家的市场,是因为我们有雄厚的技术、先进的经验。”泰尔石油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隋跃华说道。据了解,在我市像泰尔石油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去年来,通过借助科技创新平台带来的新设备、人才、大型专业研发实验室等优势,这些企业成功找到逆势上扬的“金钥匙”。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也成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内容。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市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把创新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大力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以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促进城市转型,打造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中心。这些,为我市未来五年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科技引领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着力增强创新要素聚集能力和承载能力,突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实施引领性、标志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抢占科技制高点。

  “十三五”规划中,这些关于鼓励企业科技创新的内容着实给我市企业增添了信心。山东万圣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专业化研发、生产、销售高性能芳纶1414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品的公司,“看到‘十三五’规划中提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内容后,信心倍增,今后将保证每年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公司相关负责人赵海琳说道。

  在未来五年,我市将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抓住列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机遇,推动政产学研结合;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打造以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为支撑,以国家采油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若干国家和省、市级研发平台为骨干,以中试基地、生产力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科研仪器共享平台等创新服务组织为基础的创新服务体系;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导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成立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指导推进全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提质增效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十三五”时期,我市着力实施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行动,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力争在全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粮棉高产创建等工程。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支持国家级农高区建设。加快建立高新技术支撑、现代服务业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成为带动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

  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

  积极稳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培育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办好新型农民学校。

  集约发展

  打造制造业升级版

  山东浩宇橡胶有限公司作为我市一家橡胶轮胎企业,依靠独立的研发平台,今年该公司通过工艺改造实现了一次法成型机生产,公司技术部副总王风丽表示:“‘十三五’规划为我们轮胎制造企业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继续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发展需求逐步淘汰一些相对落后的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打造东营制造业升级版。全面对接《中国制造二○二五》,以实施“3+1”行动计划为抓手,引导制造业加快生产方式、经营体系、管理模式重构,实现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跨越。

  推进集聚集约发展。重点培育壮大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及汽车配件、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四大产业集群。到2020年,每个产业集群至少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新平台、公共检测平台、产品展销平台和物流平台。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高端提升”行动,突出骨干企业转型带动,实施“两化”融合推进智能化,促进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国际石油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山东省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生产基地。支持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高端产业聚集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领域进行集中突破。推进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航空产业。

  积极发展海洋产业。壮大海洋精细化工、海洋工程装备等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主体功能区、高端海洋产业聚集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支持骨干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品牌创建、营销网络拓展能力。培育国际国内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提高“东营制造”国内外辐射力和影响力。

  顺应趋势

  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着力突破发展现代服务业。顺应制造业服务化、消费个性多样化趋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促进服务业加快膨胀规模、提高质量,打造黄河三角洲区域性服务中心。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黄河三角洲综合性物流中心和黄河三角洲区域性金融中心。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发展。鼓励发展总部经济和会展业。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

  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坚持便民优先、拓展内涵、打造品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医养结合服务。突出抓好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孙子文化旅游区建设,积极创建5A级景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培育一批产业园区,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通用航空服务中心和全国石油装备、石油化工行业领先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有效投资

  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着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调整。健全项目生成机制,强化要素资源保障,每年推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严格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坚决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项目和产能过剩项目。深化投融资改革,积极运用PPP模式,扩大有效投资。

  推动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实施骨干企业“四个一”工程,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战略合作、科技创新和强化管理提升水平、壮大实力,形成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主营业务收入过500亿元、千亿元的大企业(集团)。实施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五年行动计划,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企业家培训计划。

  实施“互联网+”

  推进信息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推进信息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行动,积极推广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分享经济,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

  实施智能制造重大示范工程,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构建新型制造体系。推广数字化管理、精准化作业,促进精致农业发展。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信息设施建设,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

  改革攻坚

  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十三五”时期,我市将着力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高政府效能,建设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财税体制改革、价格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推进支出管理改革创新,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

  支持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创新运营模式,增强盈利能力。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赵静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