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3 08:36:00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日前,记者获悉,市城管局发布《东营市中心城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东营市将建设“海绵城市”,让城市雨再大也不用“看海”。
《方案》显示,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5%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黑臭水体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把城市建设成“水清岸绿、环境优美”的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海绵城市”能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哪些改变?未来东营人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城市环境中?6月12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探访东营将要建设的“海绵城市”,揭开“未来城市”的神秘面纱。
海绵型小区:增设雨水罐、道路变“透水路面”
雨水桶示意图
6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城文汇小区,目前该小区内有较高的硬化率,小区停车场基本为硬质地面。据小区的物业工作人员介绍,小区绿化带都是使用自来水浇灌,每逢降雨,雨水基本都顺着雨水管道排走了,很少能够加以利用。
据《方案》显示,到2017年将对文汇小区内部分铺装进行透水铺装改造,增强透水能力。停车场使用透水砖,使雨水能够及时下渗,同时在渗水砖砌块或混凝土预制砌块的孔隙或接缝中栽植草皮。
今年将有东营职业学院、服务大院、银湖小区、民政局等41个建筑和小区建成蓄水池、雨水罐、绿色屋顶、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污分流改造、植被缓冲带、透水路面等。
到2017年还将有市粮食局、辽河小区、公交商场、公交西站等53个建筑和小区与文汇小区一样,建成蓄水池、雨水罐、绿色屋顶、透水铺装、植草沟、雨污分流改造、植被缓冲带、透水路面和停车场等。
到2018年,将有海河北区、民建、中行、国税局、消防等57个建筑和小区完成蓄水池、绿色屋顶、透水铺装、雨污分流改造、透水路面等改造。
这些片区将因地制宜地增加下凹绿地、改造透水人行道,或将楼内屋面雨水管道引到小区绿化带等多种措施,使得建筑或小区内的雨水能够更多渗到地下,涵养地下水资源,同时减轻防汛压力,使得建筑和小区内的雨水径流得到较好控制,成为“旱可吐水,涝可吸水”的海绵建筑和小区。
海绵型绿地:让雨水成为绿地灌溉用水
城市公园“海绵化”是迈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步。12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东二路以东,黄河路以北,郑州路以西的明潭公园,公园内植被群落层次丰富,有较大面积的水面。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明潭公园绿地面积比例大,园林地形丰富,天然的渗透力很强,可成为最有效的“绿色海绵”。
根据明潭公园的现状,规划主要进行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生态树池、生态驳岸、植被缓冲带、生态浮岛、调蓄池等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公园内充分利用绿地空间,采用多样化蓄、滞、渗、净、用、排单项措施,因地制宜地根据现有景观进行调整或局部微地形改造,进一步提升公园景观。公园道路采用平道牙的形式,使下雨时的雨水更容易流进路边的排水沟。
到2018年,明月湖公园、清风湖公园、街头游园建设工程等22个工程进行蓄水池、透水铺装、植被缓冲带、生物滞留设施、透水路面等改造。改造后的项目不仅可改善绿地的渗透、蓄水等功能,还能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使雨水可以作为绿地的灌溉用水,节约水资源。绿地中雨水渗透、积蓄功能的增强也可以消化一部分雨水,缓解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
海绵型道路:增强透水能力,打造生态树池
东二路海绵城市改造原理图
海绵城市建成后,下大雨,在城市道路上将不会再“看海”了。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海绵城市建设将建设透水水泥、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透水砖铺装、建设下沉式绿地等设施,这样即使下再大的雨,路面也不会有水洼。
东二路是市内一条城市主干道,两侧防护绿地建设情况较好,现状人行道已经是透水砖铺砌,但透水性能不强,需要进行透水性能维护。同时,人行道部分树池进行生态树池改造,人行道两树池之间区域改称为生物滞留漕,增加道路绿化率,提升道路生态景观。
到2018年将有43条道路进行蓄水池、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排水口等改造。项目的建设加强了雨水的回收利用,使雨水可以作为绿地灌溉用水、道路浇洒用水,节约水资源。绿地中雨水渗透、积蓄功能的增强也可以消化一部分雨水,缓解城市雨洪的排放和滞留。
到2019年,还将改造溢洪河湿地工程、广利河生态廊道等15个水系保护与生态修复项目,建设雨污分流设施、干管截流设施、截洪沟、河道拓宽、河道清淤疏浚、生态驳岸等。
排水管网与调蓄设施项目也将在2019年完成,主要包括雨水管网工程、污水管网工程(含泵站)、雨污水混接改造工程及雨水调蓄设施项目。 (记者 李怀苹)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