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90后女大学生创办家庭农场 200亩土地瓜豆双丰收

2016-07-07 09:18:00    作者:贾漫华   来源: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家庭农场 中央一号文件 90后 我市 女大学生
[提要]家庭农场承载着马晨晓的创业梦。贾湘芹说,今年我市将继续创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0家,这不仅能激发现有的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户向示范家庭农场学习。贾湘芹介绍,家庭农场自主经营,农场主积极性普遍较高,但在农场管理、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还是存在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马晨晓在自家农场里干活。

  家庭农场承载着马晨晓的创业梦。

  90后女大学生回村办农场

  创办晨晓家庭农场的,是广饶县李鹊镇西柳村25岁的90后大学生马晨晓。提及创业初衷,她说,“当时,创业在脑海里也仅是个概念,也不知道具体干什么好,跟我爸说了想法后,考虑到现在国家对农业有扶持政策,最后决定办农场。”

  虽然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但种地对于常年在外读书的马晨晓来说,依然很陌生,很多农活她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去干。幸好父亲有20多年的种地经验,但他却对于目前市场农产品的情况不熟悉,父女俩一时间比较迷茫。当年8月,恰好村里来了一位驻村书记刘建滨,马世玉便建议女儿去找书记寻求一下帮助。

  “当时听说我要办农场,书记也觉得想法挺大胆,担心我一个女孩子,又刚毕业,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但看我决心已定,他便先后带我到淄博、寿光、济南农科院等地去参观,了解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考虑到产品的存储、销售等因素,最终我们确定选比较保本的土豆和地瓜尝试种植,先看看效果。”马晨晓介绍。

  200亩土地瓜豆双丰收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马晨晓的农场里既种了瓜也种了豆。6月麦收时节,晨晓农场里的土豆首先获得了大丰收。

  “因为多数村民并不太看好我这个创业项目,所以当时包地时很多人不太乐意,我们挨家挨户做的工作,总共承包下200亩田地,其中40亩种的土豆,160亩种的地瓜,相对而言,本地土豆亩产量能达到8000斤左右,还是相当可观的。目前,第一季土豆全部收获完毕,已销售出3万来斤,其余的也全部存储在地窖中。而地瓜则是一年种两季,第一季还有一个来月就能收,第二季刚种上。”马晨晓跟记者介绍道,“因为是第一年种,肥料成本投入较大,而且因缺乏经验,管理上也有很多漏洞。5月底的时候,土豆收成前的半个月,我发现病态土豆植株,当时认为是霉菌导致,就按霉菌用药,结果效果不好,就采集了样本拿到农资店去咨询,一问才知道是一种虫害,对症后有所好转,但那时已经错过了土豆的最佳生长期,还是有点延迟。”

  记者了解到,马晨晓创办的200亩农场,投入大概在五六十万元左右,这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个小数目,多亏了大家的帮助和支持。“除了家里支持的,多半是亲朋帮忙凑起来的,村书记还帮助办理了无息贷款,协调土地。我爸提供技术支持,我负责调研、出点子,大家一起合作,才把农场顺利办了起来。”

  带动农村闲置劳力共同致富

  晨晓家庭农场创办起来后,也带动起了村子里的闲置劳力,有了赚钱渠道。西柳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建滨接受采访时介绍,在此之前,村子里的闲置劳力比较多,主要以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为主,再就是没有工作的家庭妇女。尤其中老年人群体,因帮年轻人接送孩子,出不了远门,即便不带孩子也因年龄较大,几乎没有工厂会招收他们,除了农忙时节,基本上赋闲在家。

  农场里栽苗、喷药、除草、收获等都需要人力,单凭晨晓一家的力量肯定忙不过来,农场会不定期雇佣农工来帮忙,村里的闲置劳力自然是第一人选,这样让大家也有了赚钱的渠道,带动大家一起致富。“晨晓家的农场办起来以后,让闲置劳力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既耽误不了接送孩子也耽误不了赚钱。现在,村里不少人来村委咨询,有想种蔬菜大棚的,也有想办农场搞养殖的,拓展了村民的致富选择。”刘建滨说。

  提及现在农场面临的困难,刘建滨认为,最大的还是资金问题。农场要扩大规模,建高温大棚,除了缺乏资金支持外,还缺乏高利润项目选择,再就是专业、先进的技术指导。“自己办农场当老板,肯定是要吃苦在前,要不断借鉴,不怕失败,大胆摸索着前行。现在,农场主要就是积攒人脉,先把市场打开,种好了,还要广开销路,让商品顺利销售出去。”马晨晓说道。 (记者 黄海霞)

  相关新闻

  我市家庭农场已达856家

  7月6日,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截至今年5月,我市正常运营的家庭农场共856家。市农业局农场办主任贾湘芹说:“现在家庭农场生命力极强,我市家庭农场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据了解,自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家庭农场”以来,我市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带动作用,促进家庭农场健康迅猛发展,仅2013年,我市注册的家庭农场数量就达241家,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据介绍,我市的家庭农场大部分是由以前的种植大户转变而来,还有部分是农民工返乡创业。据了解,2014年,我市注册家庭农场285家,比2013年多了44家,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家庭农场,我市正处在前期摸索阶段,目前主要以种植、养殖和种养结合业为主。”贾湘芹说。

  在政策方面,政府也在加大对家庭农场的鼓励支持。据了解,从2014年开始,我市积极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并开始逐步规范。2014年我市首次创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0家,投入创建资金600万元;2015年我市创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5家,投入创建资金300万元。

  贾湘芹说,今年我市将继续创建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0家,这不仅能激发现有的家庭农场不断发展壮大,又能促进更多的农户向示范家庭农场学习。

  尽管家庭农场队伍在不断扩大,但贾湘芹认为,家庭农场还存在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贾湘芹介绍,家庭农场自主经营,农场主积极性普遍较高,但在农场管理、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还是存在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的现象。贾湘芹说,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开展农场主培训活动,提高农场主的管理能力和种植技术。

  除此之外,家庭农场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循环周期长、见效慢是限制不少家庭农场发展的瓶颈。贾湘芹说:“资金问题是限制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方面,但由于前期资金投入量大,利润回收慢,不少家庭农场半路夭折。”

  贾湘芹说,我市家庭农场正处在探索阶段,一些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和完善。(记者 贾漫华)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青青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