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0 09:59:00 来源:黄河口晚刊 我要评论
《黄河口晚刊》记者从东营“全国科普日”活动上了解到,近年来,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最新数据显示,东营市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已经达到7.7%,高于全省平均数0.94个百分点,跃居全省第4位。
科学课已是中小学必修课
东营南展区,“两馆一宫”傲然挺立。
通过预约系统,每到节假日,为数不少的中小学生或三五成群,或一个班级组团,来市科技馆参观。
这座外立面标有“science”的建筑,是东营科普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的一个标志。在东营,各县区、有关企事业单位建设各类科普设施也方兴未艾。最近,黄河南岸,垦利区科技馆建成并对公众免费开放,市民又多一科普教育基地。
《黄河口晚刊》记者发现,东营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与科普基础设施快速建设,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有密切关系。据介绍,如今,东营市又重新认定了30处市级社会科普场馆和36处科普教育基地,其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3处,省级科普教育基地16处。安装数字科普播放终端350台,配备科普大篷车4部,流动科技馆和校园科技馆3处。
9月18日,中秋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开学日。记者走进城区中小学校,课程表中除了语数外等主要课程,科学课也赫然在列。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城区学校,农村学校也是如此。从市教育局得到的反馈,在科学课程改革中,科学课已成为东营中小学的必修课。
中小学普及科学教育是全市科学素质宣传教学创新的一个表现。全市还建设健全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网站,并以“黄河口之春”系列文化活动等为载体,开展科学素质宣传教育活动。
市科协工作人员介绍称,近年来,全市更新农家书屋科普图书600家,数字化提升农家书屋300家,组织开展了“知识改变命运·读书创造未来”读书征文等系列活动。市文化活动中心和科技馆创作优秀科普喜剧及黄河口特色剧目,在科技馆和雪莲大剧院演出。
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有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作用,还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东营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过程中,本地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从市委宣传部获悉,《东营日报》开设《科技专刊》、《科普园地》等专栏,做到期期有科普栏目;东营电视台和东营广播电台开设专栏,宣传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意义。三区两县的电视台也每周拿出时段,定期播放《科普大篷车》、《绿洲农事》等节目。全民科普,需要人才的支撑。《黄河口晚刊》记者获悉,东营科普人才建设工程有了新进展。与中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合作设立博士站1处,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经常来站工作的院士2人、专家15人。组织57家企业团队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参加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培训班1520人次,72人参加省农技人员重点培训班,6人参加了全国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
上百场科普活动帮大忙
5月31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传来科普最强音——“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及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市委、市政府信息称,东营市历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于今年7月份召开了全市人才与科技奖励大会。
《黄河口晚刊》记者了解到,全市居民的科学素质从每年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中受益匪浅。
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年市里都会举办科普大篷车展览展示、科普电影进社区,青少年参观软件园、儿童职业体验等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据记者梳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普大篷车校园行、科普报告百校行、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等活动,每年都在东营大地上演。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已有120多个学校近万名学生和3000多名教师参加。
最近,广饶县举办了全省第三届吕剧艺术节,多位吕剧名家来到大王镇吴家村献艺。记者来到这个村村委会采访时,不仅感受到了村里的吕剧氛围,在村委会的农家书屋里还感受到了科学氛围。村委会办公地点东边的农家书屋里摆放着上百册科技读物,教农民如何种田、养殖。一间书屋俨然是村里的科普教育基地。
在东营,有很多吴家村农家书屋这样的情况。陈官镇曾是广饶最为贫困的乡镇,但近年来已完成了20个农家书屋的建设,至此广饶县完成了农家书屋全覆盖。东营区目前的农家书屋已经达到177所,藏书总量突破110万册。在全民科普的当下,这些书屋发挥了很大作用。如果这些书屋也解决不了难题,村民们还可以去镇上找新农校。
据了解,东营市整合全市所有涉农培训技术力量和经费设施,创建全市新型农民学校,突出农民实用科技培训。截至目前,已有7000多人参加大中专学历班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乡土专家深入生产一线开展面对面的现场教学。开通了新型农民教育频道,播放技术专题节目160余期,受益农民达60多万人次。
培养全民科学素质,全市还开展了技术培训岗位练兵,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在公众聚集社区或者广场放映《探访营养的奥秘》、《安全食品的选购与食用》等科普电影60场、受益群众达23万人。(记者 张小杰)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