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态定位让东营资源城市实现“华丽转身”

2017-12-05 08:51:00 来源: 经济导报-山东财经网 作者: 李志海

  ◆记者 李志海

  黄河奔涌渤海,东营志存高远。作为山东省惟一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两大战略的城市,东营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高效生态基本定位,通过持续深化改革、精准发力简政放权,不断加大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力度,探索出一条多元产业协同发展之路。

  以“新”立业

  产业加速转型

  “我们公司独立研发的10余款新能源车型,已被列入国家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目录和《节能与新能源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目录车型》。”9月17日,山东吉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主任房德顺颇为自豪地说。自主研发是该公司的制胜关键,公司拥有80余人的产品研发团队,并取得了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

  创新是转型之魂,对一个工业经济占主导的城市尤是如此。新常态下,东营更加坚持高效生态基本定位,深入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实现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和经济多元发展。

  传统产业去产能和上水平“双管齐下”,东营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力促其向产业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升级。围绕石油化工及盐化工、橡胶轮胎、石油装备、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集群,扶持创新、检测、展销、物流和协会“4+1”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山东省有色金属研究院、石油装备等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运行。建设了石油装备、橡胶轮胎等3个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和7个省级检验中心,正在推进建设国家采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广了“子午胎生产动力循环节能系统”等引领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发并投用了超深井石油钻机等一批世界先进技术成果。

  为强化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支持,东营市出台了《东营市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着力推动企业创新品种、提升品质、培育品牌,加快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财税链融合发展。市里还设立了6000万元的“互联网+工业”、创新发展和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等专项资金,推动工业提档升级。

  “四新”“四化”是培育新动能、新兴产业的关键。东营市新认定市级科技型企业16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480.0亿元,占比达35.5%。设立了2000万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帮助111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7.1亿元。

  以“改”促活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今年东营共18家民营企业入围2017年中国民企500强榜,占全省近1/3,是山东省上榜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为此,东营市不断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东营探索实行干部驻企联络、部门联系企业的“双联”制度,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确立了“企业按规章行事,干部按规矩办事”原则,对企业既精心服务培育,又依法从严管理,对干部严格管理,取得了“企业有所需,干部有所为”的良好效果。

  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的改革成效明显。东营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今年以来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209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6万户,同比增长16.5%。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植了一批新型市场主体。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整合设立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计划、科技金融专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出台办法实施分类管理;推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科技金融企业库、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一池一库一平台”建设,构建了科技金融融合模式。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237家,高新技术企业111家。

  以“开放”促发展

  打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东营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也是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近几年,东营抓国家开放发展战略,推进全方位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密集寻求对外合作,东营市“朋友圈”不断扩大。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率队先后到北汽集团、中华慈善总会、首创集团对接项目,推进合作;东营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临空产业及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中国中铁与东营市政府进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东营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总部推进合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东营市自今年5月份部署开展新一轮招商引资,新“招引”态势下,全市在快步“走出去”中引进来一系列显著的成果。与商飞公司、北航合作发展航空服务业;中海油、胜利油田和东营市三方共同出资新注册公司,合作开发渤海南部海域油气块。目前全市在谈央企24家,推进合作项目28个,在全省居第二位。东营市政府与中国商飞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三方共建北航东营飞行学院;与英国萨里大学等战略合作正在加快推进。与科技部签约共建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与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签约共建黄河三角洲研究中心;新设立了1家院士工作站,2个海外技术转移及人才引进工作站。

  越来越多的“东营身影”也在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东营市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不断增长,山东科瑞集团、东营和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借中蒙俄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营加快东营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区等开放平台建设。

  以节、减护生态

  守望碧水蓝天绿地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油气开发和石化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曾带来污染和破坏,坚守“两山理论”,东营市不断健全生态保护制度体系、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体系和生态支撑保障体系,努力探索全方位的“绿色之道”。根据《东营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要求,深化总量减排,拓展绿色发展空间便成为“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着力解决生态环保的突出问题,东营市深入实施水气土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水环境治理,全面推行河长制,突出抓好重点流域综合整治,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氨氮平均浓度比去年同期分别改善25.94%、52.63%。加强大气污染治理,突出重点区域异味治理、PM2.5和挥发性有机物治理,1-8月份“蓝繁”天数超过200天。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以耕地为重点,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与此同时,该市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央环保督察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督促各级各部门提高政治站位,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政治要求,以此作为改进全市生态环保工作的重大契机和服务保障能力的现实检验。

  通过不懈努力,东营市构筑起了生态绿化、湿地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利用、节能低碳技术应用五大生态系统,实现了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并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确认为“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

  东营,正在描绘出黄河三角洲“大美生态”的恢弘画卷。

  以“三产”优结构

  突破现代服务业瓶颈

  近年来,包括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业在内的东营现代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绩瞩目。

  服务业与第一、二产业不同,具有生产链条短、中间投入少等特点,对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会有巨大推动作用,因而,服务业占比的大小,对于正处于经济转调中的东营来讲,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二产比重占比较高的城市,多年来,东营市的服务业发展一直存在结构不优、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产品竞争力弱等“瓶颈”。为推动全市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东营市制定了《推动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从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政扶持、完善价格政策、加强用地保障、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方面给予了大力度优惠。今年以来,全市更是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提高供给能力和扩大消费需求并举,强化政策措施,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

  东营专门设立了服务业发展基金,扶持服务业发展,同时强化金融支持、完善土地扶持政策、保护知识产权,着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十三五”期间,东营市还将坚持规模和质量并重,提高供给能力和扩大消费需求并举,努力补齐服务业发展短板。

  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东营将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针对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全市将适应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新需要,加快推进传统服务业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的创新,积极发展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李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