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大潮澎湃起,扬帆正当时。6月24日,我市首家海上牧场平台——通和海洋牧场多功能平台稳稳地扎根渤海湾内。这也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首座海洋牧场平台。
黄三角的首座海上牧场平台扎根渤海湾
6月24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了山东通和水产有限公司的码头,所有工作人员已经上船,整装待发。奇怪的是,船迟迟没有出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是因为码头没有涨潮,船无法启动。这时,通和水产的负责人许家磊笑了笑,他告诉记者,这便是建设海上牧场平台的第一个意义了:渔民打鱼其实是“看天吃饭”,一直受着潮汐的影响。建设海上牧场平台后,基地就在海上,就不受潮汐的影响。而且一旦海上发生什么紧急情况,也可以直接从平台出发去救助,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海上刮大风导致事故,路上的人只能“望洋兴叹”,无法出海。而从平台出发急救就可以从时间和距离上占据先机。
渤海湾内,波涌柔缓。经过近2小时的航行,一座由四根柱子撑起的平台隐约闪现。这个拥有蔚蓝大海的宽广与景致的平台着实令人惊叹!
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第一座海洋牧场平台,船体为钢制结构,设计型长20米、宽20米、深2米,采用4条长30米的圆柱形桩腿及液压插销式升降系统,太阳能绿色发电保障长期不间断供电运行。根据功能需求,平台可升级改造,适用于海上水质监测、海上养殖、海上旅游休闲、海上观光酒店以及海上垂钓等领域,从而带来养殖业的升级、旅游业的拓展、水产品质量提升,实现近海生态养殖、科学发展,打造海上的“绿水青山”,建成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金山银山”。
经过调试,4根柱子稳稳地扎入渤海湾的沙土中,海上牧场平台正式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洋牧场即在一定海域内,基于生态学原理营造多营养层级的海洋生态环。充分利用自然生产力,开展生物资源养护和海水增养殖生产的渔场。科学规划布局海洋牧场建设,打造牧场渔业,将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构建科学、生态、开放的牧场渔业发展新模式,是当前促进海洋与渔业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提升、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海上粮仓将亮起四颗明珠
2017年,省海洋与渔业厅支持东营市建设四个省级海洋牧场,即利津鲁鑫公司田园型海洋牧场、河口通和公司底播型海洋牧场、垦利海盈公司底播型海洋牧场、东营康华公司装备型海洋牧场。这四颗“海上明珠”将点亮整个蓝色空间。
记者了解到,这四个省级海洋牧场建设规模达到30万亩海域,建设内容包括:海洋牧场岸基“四个一”工程(一个监控室、一个展示厅、一个研究院、一个体验馆),20个深水养殖网箱及管护船只等配套设施,3座多功能海洋牧场综合管护平台,多艘休闲垂钓船,以及文蛤、杂色蛤、毛蚶、竹蛏等贝类苗种投放等,投资总额超过一亿元。
“以精致渔业、旅游业开发为突破,全力突破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破口,全力探索现代渔业发展新模式,促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东营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杨建新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营市确定把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海上粮仓”建设的重点任务来抓,作为实现海洋经济与渔业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保持渔业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完善现代海洋渔业产业体系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来推进实施。
远期规划,我市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设海洋牧场60万亩;到2025年,全市负15米以内适建海域海洋牧场建设率达到80%以上,形成100万亩建设规模,逐步建成产业融合化、管理信息化、创新合众化、设施装备化、品牌高端化、效益生态化的黄河三角洲海洋牧场集群,打造山东“海上粮仓”的重要增长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
经过调试,4根柱子稳稳地扎入渤海湾的沙土中,海上牧场平台正式投入使用。“以精致渔业、旅游业开发为突破,全力突破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 [详细]
为切实做好2018年防汛工作,保障防洪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关于防汛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规定,现将全市骨干河道、防潮工程和城区防洪防... [详细]
夏季人最容易犯困,一些驾驶员为了尽早赶路,长时间驾驶不注意休息,导致疲劳驾驶引发交通事故。据了解,事故原因为油罐车驾驶员和副驾驶员为赶路在前一夜里只休息2小时... [详细]
6月25日,东营地区突降持续性暴雨,为及时掌握雨中黄河堤防情况、及时准确预判可能出现的险情,以便快速、精准应对,东营黄河河务局麻湾管理段雨中第一时间组织职工冒雨... [详细]
“从小爷爷对我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曾经苦难才明白,没有共产党哪有新中国……”6月24日下午,一串清脆的童声从鸣翠湖市民广场传出,过往市民纷纷驻足围观。 [详细]
近日,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我市2018年1至4月各行业运行情况出炉,多个行业产值有所增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