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贡献

2019-05-16 07:14:00 来源: 新锐大众 作者: 贾瑞君 李 明 张玉霞

  近日,东营市委书记李宽端到利津县调研时强调,要牢牢把握“五个振兴”的要求,坚持统筹规划、示范引领、融合发展,扎实有序推进乡村振兴,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东营贡献。东营乡村振兴建设情况如何?连日来,本部记者在东营市进行了深入采访。 
村民变股东,
土地变成“金疙瘩”
  利津县盐窝镇七一村,如今村民个个当上了“股东”,两年前几近撂荒的土地如今种满了莲藕、地瓜、甜瓜和西瓜等经济作物,土地又重新成为村民眼中的“金疙瘩”。这一切,得益于七一村探索出的一条路子:成立七龙河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新开启“企业+合作社”运营模式。而这条路子,正是适合东营乡村振兴的道路之一。
  七一村党支部书记郭立保介绍,以前村民多外出务工,这片地或被村民低价转包,有些干脆成了撂荒地。郭立保从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了解到,中央支持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跟着县里、镇上到湖南、宁波、广西等地考察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他受到启发,与村“两委”成员反复讨论后决定利用村里撂荒地开发建设田园综合体项目。
  项目实施后,盐窝镇政府积极提供服务,帮助联系农业部设计院对该项目进行设计规划,并借助县里召开“银企交流会”的有利契机,联系银行对项目进行贷款扶持,解决了资金难题。村里又成立龙河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接果蔬种植合作社、稻麦种植合作社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合作社抓管理,公司抓服务”的合作方式,很快实现了良性发展。按照“土地+现金”相结合的入股方式,村里以每亩500元的费用流转村民土地,并按照每亩折抵100元股金进行土地入股。村民还可到园区从事维护保养、大棚水果种植等相关工作,每人每天150元左右,做到家门口打工,田地里就业,增收顾家两不误。
  乡村振兴不是一个村的振兴,还需要共同搭台一起唱戏。七一村牵头流转了七一、七二、七三3个村的5000余亩土地,实施了七龙河庄园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规划建设农业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综合服务区四大区块,旨在打造一个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目前,东营市已建成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园区化率达50%。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674家,农民合作社2392家,家庭农场1433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58个,建设了3个市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达到63.6%。
4600名“新农民”
让土地“长”出新理念

  广饶县善耕老农家庭农场主孟小朋,两年前从北京辞职回到广饶,流转土地100亩,开始经营自己的农场。去年他把南方的甘蔗“移”到了广饶,举办了第一届甘蔗采摘节,吸引客流2600余人,销售额10多万元。今年,孟小朋陆续启动了桃子、蓝莓、葡萄等特色项目,正在建设农耕文化体验区,争取打造农业综合体验区,成为广饶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典型代表。
  目前,在东营像孟小朋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有4600多人,他们中有青年农场主、有农业职业经理人,还有把生意做到国外的农业带头人,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让希望的田野增强了活力。
  2015年春节,怀揣着对农业发展前景的认可,广饶县李鹊镇小张村村民刘超在国企工作3年后辞职回乡,成为“家庭农场主”。本科毕业的“85后”刘超明白,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和绿色生产方式,回乡当年她就力主为千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引进了水肥一体化设施,48小时就能完成整个基地的浇水施肥,省时省力。很快刘超又探索绿色种养,建设了羊圈、沼气池,养了200多只羊,实现了绿色生态循环。2016年底,刘超在网上卖羊。“一星期卖了80多只,且价格高于卖给羊贩子。”一下子让十里八村的养羊户大开眼界。
  “返乡创业人员在眼界、技术、现代经营理念上都高出一筹,他们回乡后多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精细化,增加了农业效益。”东营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燕浩林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东营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为重点培训对象,分类型、分层次开展职业培训。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试点工作,84名农民已通过评审。
打造过硬“领头雁”队伍,
增强村级“造血”功能
  5月5日,各具特色的党员活动在利津县利津经济开发区43个村同时展开。“开发区43名党建指导员每月5号雷打不动准时到村,带领村内党员学党章,通报村党务、村务、财务情况,邀请党员、群众代表进行现场评议。”利津经济开发区党委组织委员李学波告诉记者,他们还组织党员参加外出学习、义务帮扶等特色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党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党员勇于挑大梁、唱主角的主动性,为乡村振兴夯实基层组织基础。”
  推动乡村振兴,必须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东营市实施“夯实基层基础三年行动计划”,对全市149个薄弱村进行集中整治,目前已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以下村,5万元以上村1166个,占村庄总数的67%。不满足于现状,东营市又确定了新的目标:2019年底基本消除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2020年底7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培育一批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元的示范强村。
  塑造文明新风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东营市4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1482个村全部建成达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乡村剧场425个、农村数字文化广场222个。红白理事会实现村庄全覆盖,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比例达到80.7%。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一环。东营市启动实施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投资8.1亿元、旱厕改造21.15万户、天然气“村村通”管道施工22.1万户。全市新增造林9.11万亩,25个村居创建为省级森林村居,在2018年度省对市美丽乡村考核中,东营市获得满分。
  强产业,抓党建,聚人才,重生态,塑文化,东营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乡村振兴的“红利”已开始展现:2018年,东营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46.54亿元,同比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85元,同比增长7.6%。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瑞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