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9 19:34:00 作者: 来源:海南网 我要评论
南沙捕捞船队中补给船老航海人陈平(南海网特派记者邓松摄)
今年61岁的陈平,是海南省此次赴南沙捕捞船队中补给船的大副。第一次见到陈平,是在出海第二天的上午,他当时正在驾驶室内调整着船速和航行方向。他两鬓已经有些发白,岁月在他额头留下了4、5道深深的皱纹,长年海上的风吹日晒让他皮肤黝黑。尽管已经61岁了,但他掌舵的双手依然沉稳,炯炯有神的双眼无不说明他是位经验丰富的老航海人。
陈平的老家在福建惠安,父亲就是一条小船的船长。在他很小时候,父亲都带着他上船玩耍,童年的欢乐时光,绝大多数都是在渔船上奔跑、跳跃,在沙滩上嘻戏、打闹。
到了上学的年纪,陈平在家乡的学校读过几年书。到了14岁时,由于种种原因,陈平便没有继续读书,当时恰好西安一家工厂到他家乡招人,陈平幸运地被招上了。出发前连火车票都买好了,临上车前,陈平的母亲突然不舍得让儿子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就把他留了下来。
“当时我没去成,就跟着村里的那些叔叔伯伯出海打渔了。”就这样,14岁的陈平走上了渔船。
那时的村子里有1000位渔民,渔船基本上都是几十吨的木帆船,刚开始出海的陈平也不适应。“当时我们都是到浙江舟山渔船抓金枪鱼的。哎呀,风浪大的时候,晕船啊,吐得一塌糊涂,但是我那的习惯就是一边吐、一边吃饭,接着干活。”回想起刚出海的日子,陈平笑着说。
陈平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闲暇时间里,他经常虚心向航海的前辈请教。到了25岁那年,陈平已经从什么都不懂的小伙,成长为熟知航海技术的青年。
村里渔民的推荐,渔业大队的审批,25岁的陈平当上了船长。
当了船长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陈平不但要带领渔民顺利出海、平安归来,还要打到丰盛的渔获,甚至还要照顾船上渔民出海的生活。尽管责任重,但陈平都能保证出海渔民的平安,而且有不错的渔获。
到了38岁那年,小有积蓄的陈平自己买了一艘40多吨的单拖网船,自己招渔民到附近海域打渔。三年后,国内一家大型远洋捕捞公司聘请了陈平担任公司内一家远洋捕捞船的船长。就此,陈平的远洋捕捞生涯开始了。
“我数数去过哪些海域打渔啊。”陈平掐着手指点了起来,东海、南海、南沙……的附近海域捕捞作业。他说,他在海上航行,往东面最远到过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往西到过印度洋的斯里兰卡,往南到过南太平洋的斐济汤加,往北到过黄海的朝鲜济州岛,平均每次出海耗时1年多。
常年的海上生活,丰富的海上经验,让陈平可以透过当天的天气变化,推测出第二天的天气情况。“比如说我老家的冬天下午的太阳要是像镜子一样平平落下海面,第二天应该就会有大风浪。”陈平说,不过每个地区、每个季节、每个时段的天气情况都不一样,他也不能完全推断出来,但现在有了准确的海上天气预报,这方便了船只选择出海时间。
“我22岁那年就结婚了,老婆家里人也都是出海的,她不反对我出海。”陈平说,要是自己出了海,家里有什么事的话,邻居们都会热心帮忙的。陈平的38岁的女儿现在是厦门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管,35岁的儿子也在跑船。
以陈平的年纪本来早可以退休了,但公司管理层多次挽留,而他跟公司老总关系也好,加上在这艘补给船待了9年,对这艘船也有了深厚感情,他就一直在船上工作。
“我们是在国家的南沙海域内捕捞,有什么好担心的。而且这个季节南沙有鱼,相信这次肯定是鱼满仓。”陈平有信心地笑着说。
(南海网南沙琼三亚F8138补给船5月9日消息南海网特派记者 高鹏 邓松)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