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9 08:50:00 作者:王燕琦 来源:光明网 我要评论
本报北京6月28日电(记者王燕琦)北京市西城区日前举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工程项目公众交流活动,邀请文保和建筑规划专家、民间文保人士、居民代表以及网友,就公众关心的文保项目保护与建设情况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同时西城区新闻办还通过官方微博广泛听取民意和征集建议,以确保政府决策阳光透明和公平公正,推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项目的顺利实施。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和控制范围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保护规划原则,即保护街区整体风貌;保护街区历史真实性,保护历史遗存和原貌;采取微循环式的改造模式;保护工作要积极鼓励公众参与。依法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应有之义,有利于增强市民的文保意识。
据北京市西城区新闻办主任孙劲松和大栅栏琉璃厂建设指挥部、什刹海阜景街建设指挥部负责人介绍,文保区范围内人口密度较大,存在着较多与其风貌不符的建筑,私搭乱建现象严重,对原有街区肌理形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为有效恢复文保区历史风貌,落实北京市政府疏解旧城人口政策,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居住品质,解决民生问题,将按照“政策长期稳定、居民自愿申请、预签疏解协议、整院实施腾退”的基本原则,加大人口疏解工作力度,在保护北京旧城整体风貌前提下,保存真实历史遗存和文物,全面推进古都风貌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