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英博在华产量已出现明显下滑

2015-03-05 08:47:00    作者:佚名   来源:一财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英博 百威 产量增长 产量增加 啤酒行业
[提要]国内啤酒产量进入2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国际巨头百威英博也难免于幸,该公司2014财年业绩显示,在中国市场,全年产量714.12万吨,仅增长1.6%,较2013财年增长8.9%,已出现明显下滑。

  国内啤酒产量进入2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国际巨头百威英博也难免于幸,该公司2014财年业绩显示,在中国市场,全年产量714.12万吨,仅增长1.6%,较2013财年增长8.9%,已出现明显下滑。

  “涨了24年了,偶尔出现一些负增长也是情理之中的。”中国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 何勇就2014年国内啤酒行业产量下降对记者分析,就像股市一样,也会有低潮,增长还是会有的。目前啤酒行业的产量已经很大,容量达到了饱和状态,未来容量还会增长,但相对而言一定是稍微缓慢的。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会呈现波段上行的趋势。

  近20年首遇负增长

  百威英博2014年财报显示,全年销售收入470.63亿美元,增长5.9%,利润88.65亿美元,增长11.7%,产量增长0.6%。其中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为38.73亿元,同比增长11.6%,但产量却只增长了1.6%,但在2013年,这个增长率曾达到8.9%。

  百威英博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在产量中的表现已优于行业,“预计中国国内产量在2014年大概下跌4%。”但其预测,2015年中国啤酒行业的产量会恢复增长。对于2015年的预期,百威英博称在中国还会通过产品及包装的创新拉动人均消费。

  作为目前啤酒行业巨头中首家披露年度业绩的企业,百威英博的表现其实是与目前行业表现一致的。最新公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14年1-12月,中国啤酒行业累计产量4921.85万千升,同比下降0.96%。其中,2014年下半年,连续6个月单月产量同比持续下滑。而这也是啤酒行业20多年来首次遭遇负增长。

  “目前我国人均啤酒消费量达34.2升/年,已经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33升/年,国内啤酒消费量正趋于饱和。”何勇表示,虽然说欧洲很多国家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比我们国家高得多,但亚洲人的酒精耐受力和欧洲国家是没法比的,所以不能简单类比,目前中国啤酒行业才刚刚进入成熟期。他认为,虽然受到了低端白酒、鸡尾酒、进口啤酒等品类的挤压,但这只能算是造成负增长的一个因素,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跟容量有关系。

  啤酒专家方刚对记者表示,目前行业容量已经到了一个拐点,通过目前负增长数字可以看到,至少2015年上半年也是比较困难的,全年可能还会是负增长或者是很微小的增长。“要再恢复增长,首先要经济向好。”

  向高端要利润

  何勇向记者透露,今年国内五大啤酒企业的排名不会有变化,但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五大啤酒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已从2013年的77.4%提高到超过80%,“这当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企业并购,另一方面是自身产量增加。”百威英博的财报显示,其市场份额从14.1%上升到16.8%左右,在去年,其就收购了包括江苏大富豪在内的几家啤酒企业。

  不过,随着行业集中度不断地提高,啤酒行业过去以“跑马圈地”来保证业绩增长的方法已经一去不返了。方刚认为,未来几家巨头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上涨,但通过收购达到业绩增长的目的已经难以为继,未来行业会出现分化,出现一些个性化,但规模不大的啤酒品牌。

  无独有偶,百威英博其实也在做类似的尝试,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其在英国、法国和比利时推出了高端的朗姆酒口味啤酒,在阿根廷推出了麦芽口味的鸡尾酒等创新品种,在中国,百威英博也推出了限量版啤酒,主要面对超高端渠道,此外铝制瓶啤酒也是其在中国市场推出的一个包装创新的品类。记者了解到,包括青岛啤酒也推出了铝制瓶啤酒,“这种包装的啤酒比较时尚,根据不同的节日推出不同的主题,目前市场表现较好,而且售价也较高。”一位啤酒企业的高管对本报记者坦言。以青岛啤酒羊年版铝制啤酒为例,一瓶473ml的价格近30元。

  消费量趋于饱和才是啤酒行业进入成熟的标志。“市场自会有它应对下滑的方法。”何勇对记者表示,“当消费量开始趋于稳定,消费者从对量的追求满足后,自然就会加大对质的追求,目前国内啤酒由于竞争过度,平均水平还是比较低,未来向中高端发展是趋势之一。”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