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泽吴向东:珍酒明年要做4500吨

2014-09-12 08:58:00    作者:佚名   来源:酒说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吴向东 华泽 酒说 遵义小气候 PK
[提要][提要]2014年9月9日,第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携集团旗下品牌珍酒参展。2014年9月9日,第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携集团旗下品牌珍酒参展。

  2014年9月9日,第四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华泽集团董事长吴向东携集团旗下品牌珍酒参展。期间,他向记者透露了关于珍酒的发展规划。

  珍酒不惧与任何酱香酒PK

  《酒说》:华泽集团有十多家酒企,二十多个品牌,那么珍酒在整个战略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您对于珍酒未来的长远规划是怎么考虑的?

  吴向东:全国大概有七八种香型,酱香型是其中一种。此外还有清香型、浓香型、米香型、凤香型、兼香型、董香型、芝麻香型。我们集团除了清香以外,其他香型都有。珍酒是我们集团唯一的酱香型白酒。并且,珍酒有许多故事,有良好的质量,可以说与任何一个酱香酒PK都不怕。珍酒的质量我们心里有数,明年我们预备做4500吨。酱酒做4500吨是一个大数字,茅台一直到2000年才做到4000吨,在80年代末才只有1000吨。因为茅台是整个酱香型白酒的老大,酱香型白酒每年都在增长,消费群体在增多,有很多人原来喝其他香型的酒,现在转喝酱香了。所以我们对于珍酒的定位是珍酒是一匹黑马。我们要求它每年都不少于50%的增长,这个增长既是利润的增长,也是产量的增长,主要是看销售方面。

立足贵州,紧盯河南、广东

  《酒说》:珍酒肯定不会局限于在贵州做一个区域性品牌,必然要往全国性品牌发展,这方面长远来看,有没有规划?

  吴向东:我们首先要拿下贵州。拿下贵州面临着跟习酒、郎酒、金沙三个品牌的PK。另外,省外我们主要关注两个地方。一个是广东,广东酱酒市场增长很快。另一个是河南,原来的赖茅培养了很大的酱酒市场,但是现在赖茅乱了,我们希望把这个市场捡起来。我们不打算现在做全国,虽然我们有全国网络,但是因为珍酒的知名度主要就在贵州和中南海,其他地方都不知道,它不像郎酒那样属于八大名酒,品牌需要慢慢培养。

  珍酒不做“二茅台”

  《酒说》:我们一直都说珍酒是异地茅台,但毕竟不是茅台,那么珍酒将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品牌文化?

  吴向东:我们通过五年研究,最近会出一个名为《遵义小气候》的关于酿酒的科学报道。“遵义小气候”不仅全国的气象学者都知道,而且在全世界都很神奇。遵义的六、七、八月几乎每天晚上都下点雨,白天不下雨,这在世界上都是一个谜。这样一来,它的气温比重庆低十度,跟贵阳差不多,但是贵阳海拔高,遵义海拔800米,贵阳海拔1200多米。湿度环境下最适合酿酒,因为遵义每天下一场雨,所以我们的酒肯定要做的跟茅台不一样。

  季老爷子说过一句话,“离开茅台镇酿不出茅台”,这句话是千真万确。茅台有茅台的标准,我们有酱香的标准,我们达到标准就可以了。只要消费者认可,只要我们的理化指标符合优质酱酒的标准,那么我们就会更突出,更细腻,更适应消费者绵甜的口感。我不担心质量,珍酒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追着茅台做很难的,我们是珍酒而不是茅台。以后珍酒也是优质酱香酒的代名词。

  酿酒讲究产区,我们将和董酒一起打造“遵义小产区”。我们的学术报告大约一年后就会出来,它是科学的,可以发到世界学术杂志上的,不是吹牛的,所有的说法都经得起考究,微生物、水、空气等各方面都是科学的。这个学术报告也是业内首创。我们要脱离茅台镇的阴影,不能老是觉得我跟茅台有关系。我们是亲戚关系,但是我们不是茅台,我们也不在茅台。曾经政府给很大优惠让我们迁回茅台,但是我们都不回去。

  《酒说》:为什么呢?

  吴向东:因为珍酒就是因为这个故事出名的。再说,遵义这里的生态不比茅台的酿酒生态差。

  酒博会品牌打造要有历史、有文化

  《酒说》:每次在贵州酒博会见到华泽集团的酒基本都是珍酒,华泽旗下其他很多品牌都没有看到,这是为什么?

  吴向东:因为贵州人比较爱自己的酒。省外的酒如五粮液在这里也就几千万,泸州老窖占的份额也很少,郎酒也在下滑。再者来说,酒博会毕竟才办4年,不像波尔多那样办了上百年,已经形成了世界的博览会。如果哪一天全国的品牌都到这里来参展,那么贵州酒博会就是世界级的了,那时不仅是贵州的消费者,全国的消费者、采购商都会来。贵州酒博会是很好的一个从产区概念慢慢走向世界博览会概念的盛会,但是这需要有文化,要有历史,不能是办几年就办的起来。听说明年政府不打算举办了,我觉得不好。酒博会要市场化,市场不是一下子建立起来的,说白了,如果有市场了就不需要酒博会了,没有几十年的影响,酒博会是建不起来的,所以政府应该还要坚持举办酒博会。

  向本网爆料,请拨打热线电话:0546-8335000,或登录东营大众网官方微博(@东营大众网)、东营大众网官方微信(微信号:dzw8335000)。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鲍梓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