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疼痛注射治疗的先驱史可任教授曾这样形容疼痛注射治疗——“用最需要的药物,以最直接的方法,十分准确地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由于此疗法在治疗软组织类疾病上效果快速显著,在国内被广泛推广使用,但随之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由于某些医生对激素药物了解不够深入,为了起到更大的效果便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导致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到后来慢慢被病人抵触,目前一提到打针病人就说是打“封闭”,然后就是绝对的反对。
对于普通的痛点局部注射,我们使用1个点为单位的治疗方法,1个单位基本代表1立方厘米软组织,其中使用的药物剂量及配比如下:0.25%利多卡因,曲安奈德2.5mg,一周一次。
其中,0.25%利多卡因主要起到调节交感神经的作用,扩张病变部位的血管,改善局部的微循环,有利于炎性渗出的吸收。很多病人在接受治疗后,会感觉局部麻木,然后错误的理解成为这个“封闭”治疗就是暂时的麻醉作用,等麻药过去了,就又要疼痛了!造成这个观点的原因有2个:
1.治疗医生对麻药浓度的控制不理想。0.25%的利多卡因是没有感觉神经阻滞作用的,而0.5%的利多卡因才有感觉阻滞作用,2者浓度差2倍。因此正常做完治疗局部不应该出现明显麻木的感觉!
2.0.25%的利多卡因既然没有麻药作用,为何可以迅速的缓解疼痛?这里需要医生有高超的局部注射技术!软组织类疼痛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局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此时局部会有较高浓度的炎症物质堆积,而堆积的炎症物质可以刺激正常的组织产生疼痛!如果一个医生能将药物非常准确的注射到炎症部位,可以迅速的降低炎症物质的浓度,而减轻局部的疼痛刺激,可以快速的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所以,一个好的软组织局部注射,应该是注射完以后疼痛能马上有明显的改善,但是注射的局部不会有明显的麻木感觉。
另外,曲安奈德是一种肾上腺类皮质激素,也是疼痛注射治疗中的常用药物,而2.5mg的曲安奈德已是非常小的安全有效剂量。临床上,导致老百姓对“封闭”疗法产生恐惧的罪魁祸首就是它了!一般市场上的曲安奈德都是50mg或40mg一瓶,有一些是5ml,有一些是1ml!从上面的药物组成我们可以看到,1个单位点的注射量只有1瓶的1/20,而如果在单次局部注射的部位较多时,单点的曲安奈德的使用量则可以更低,到2.0mg,甚至1.5mg!但是,由于很多临床医生对曲安奈德的错误使用,往往局部注射时1个部位都是注射10mg,更有甚者将1瓶50mg使用毫无技术含量的肌肉注射来代替具有高度精确度和操作难度的局部注射来治疗软组织类疾病,并且往往是3-4天就注射1次,从而导致治疗效果没有出来,而激素使用却已过度,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局部注射部位的皮肤发白或者产生了明显的骨质疏松等,从而导致普通老百姓对激素产生严重的恐怖心理。
当然,纠正注射疗法在认识中的错误,消除心目中的恐怖心理,这还需要疼痛治疗医师们不懈的努力,而坚持正规化注射疗法的药物配比和注射技术,则是每一个从事疼痛治疗的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因为疼痛注射治疗不是简单的“封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