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瑞丰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孙淑娟 见习记者 王慧杰 东营报道
铁花四溅,火花耀眼,在东营广饶大王镇黄璩村的一户农家小院中,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里总有熊熊不息的炉火和“哐哐哐”不绝于耳的打铁声......
今年58岁的黄永德出生在大王镇黄璩村,是黄璩刀具制作技艺的第五代传承人,自18岁跟着打铁师傅当学徒到现在,已“守艺”40余载,用黄永德的话来说,打铁这件事早已融入血液。
黄璩刀具制作技艺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明朝洪武年间,黄氏家族由河北枣强县迁居黄璩,将红炉锻打技艺带到黄璩,黄氏家族祖先便以烘炉锻打为生。早在1948年至1958年,以黄志道为代表的铁匠在继承了先人工艺上进一步将黄璩镰刀发扬光大,让“黄麻子镰刀”的称誉源远流长。据黄永德介绍,当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皆会制刀,黄永德的祖辈就是村里有名的制刀铁匠,后来黄永德兄弟三人皆继承了祖辈的老手艺。“一开始制刀是为了养家糊口,总觉得有一门手艺总比打工强。”黄永德说道,后来渐渐喜欢上了这门手艺,就开始精益求精,延续到了现在。如今的黄璩村,仅剩下四五户人家保留了制刀手艺,其中就有他们兄弟三人。
一把好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千锤百炼,下料、锻打、成型、熟火、抛光、淬火......经过数小时几十道繁杂工序方能成型。其中,刀坯锻打需要人工抡大锤200多下,俗话说“趁热打铁”,在经过熟火后刀坯颜色由白变红持续两分钟,此时正是最佳锻打时机,也就是说,铁匠们要在两分钟之内完成200下锻打。打磨成型后,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便是淬火,把煅烧好的刀坯置于冷水之中,使刀身瞬间冷却,一系列操作使刀身变得更加坚硬,任何一道工序都不得放松,才会形成一把经久耐用、“削铁如泥”的好镰刀。
“记得最早的时候生产工艺较为落后,所有工序都是纯手工打造,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黄永德说道,那个时候每天凌晨三点钟起床,一干就是整整一天,一天打磨出三四十把镰刀。“一名好的铁匠,就是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住气,吃得了苦。”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不锈钢刀具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黄璩刀具也逐渐由镰刀制作转变为厨具菜刀制作,许多顾客慕名而来,特意到黄永德家中求购,更有外地客商前来采购批发,供不应求。
时代在变,受众在变,但黄永德潜心制作刀具的那份初心,始终未变,200年历史延续至今,黄璩刀具在坚守中传承,在变化中发展,不断适应着历史变迁,稳中求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瑞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