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04 09:42:00 作者:王颜 来源: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在巍巍泰山南麓,沿104国道往南30公里处有一座古镇,这就是大汶口镇,而著名的大汶口遗址就位于大汶口镇西南和隔河相望的宁阳县堡头村西一带。
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距今五千至七千年间,大汶口文化上承北辛文化,下接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演变的重要阶段。2月28日,记者来到这里,探寻她的故事。
前后三次发掘,7200平方米遗址现身
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位于泰山南麓的大汶口镇。大汶口遗址就位于大汶口镇西南和隔河相望的宁阳县堡头村西一带,遗址发掘之后立石碑以加明示。如今,遗址周围是一片开阔的平地,种着大片的庄稼,只有一块镌刻着“大汶口遗址”几个大字的石碑矗立在田地间,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孕育过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
“大汶口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当时考古界并没有把关注点放在山东,而是聚集在中原地区。”大汶口镇文化站站长程勇告诉记者,1959年,为了配合京浦铁路复线工程,施工时在汶河南岸一带发现了很多陶器碎片。这些碎片看上去年代久远,专家很快认定这是新石器时代遗迹,专家对此进行了抢救性的首次发掘,发现了133座墓葬,出土了一批特征明显的随葬器物。这次发掘,曾一度引起了考古学界的普遍关注。“大汶口文化”命名的确立便是依据这批资料提出来的。
1974年,为了配合泰安至兖州公路的修建工程,考古学家又对这片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这次出土了一批房基、灰坑、墓葬等遗迹,遗迹中丰富的陶、石、骨牙器等文化遗物,进一步丰富了该遗址中的早期大汶口文化和更早一些的文化遗存,为探索大汶口文化的渊源极其谱系的研究提供了一批新鲜资料。
“第三次大规模的发掘是在1978年春秋两季。”程勇介绍说,经过前后三次发掘,发掘面积7200平方米,清理墓葬189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大汶口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命名地,1982年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