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 理发店一上午接待百余名孩子

2014-03-03 08:35:00    作者:王遥驰   来源:烟台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二月二 龙抬头 二月二龙抬头 孩子 二月初二
[提要]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理发会使人鸿运当头,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一般叫做“剃龙头”或“剃喜头”。饮食方面:人们对农事的希望也体现在饮食上,做圣虫、吃龙须面、炒豆等成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

  大众网烟台3月2日讯(记者 王遥驰)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理发会使人鸿运当头,借“龙抬头”这一吉时,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一般叫做“剃龙头”或“剃喜头”。今天,带着孩子剪头的家长挤满了烟台各个理发馆。

  上午11时许,记者在烟台市芝罘区红旗中路的“酷贝尔”儿童服务机构看到,即使午饭时间,店内依然人流不断,带着孩子来理发的家长将店内围得水泄不通。孩子的哭声、理发器的嗡嗡声、家长的哄声让整个屋子里非常热闹。店内的理发师左右开工,没有休息时间,一个孩子刚抱走,另一个孩子又坐上了理发椅,老板一边收钱一边向家长发放号码牌。

  “酷贝尔”的冷老板说,家长们都想在这天为孩子讨个吉利,来理发的人是平常的两倍多。仅一上午,来理发的孩子就过百名,预计下午的人数还会超过这个数量。

  其实,除了理发以外,在“龙抬头”这一天烟台还有许多别的习俗。

  农业方面:“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老百姓都希望在龙抬头的日子通过祈福、辟邪给这一年的农事开个好头。

  “打灰囤”

  所谓“打灰囤”,就是农家早起掏出锅底下的草木灰,放在篓子里,然后用草木灰画成各种粮囤的形状,在囤的外边还要画上梯子的形状,叫“上梁梯”,意思是粮囤又高又满,需要踩着梯子才能取粮,以求这一年五谷丰登。

  “耕犁”

  海阳等地的习俗是扶犁人先拜犁具,并唱喜歌:“犁破新春土,牛踩丰收亩,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然后牵牛到田间象征性地耕一耕。民间还传说“二月二”是土地神的生日,有些地方这天祭土地神,这些都表示了百姓对土地对平安的希望。

  饮食方面:人们对农事的希望也体现在饮食上,做圣虫、吃龙须面、炒豆等成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

  做“圣虫”

  乳山、海阳等地,人们会在春节用面粉做成小龙的形状,放在米缸里,等“二月二”这天拿出来吃,称之“神虫”。叫“神虫”意味着民

  间对龙的一种敬畏和崇拜,“神虫”在百姓口中叫来叫去就成了“剩虫”(或圣虫),与其所表达的那种希望粮食总有剩余的美好祈盼更显契合。一些地区还有在“二月二”吃面的习俗,谓之“龙须面”。

  “炒蜜豆”

  “二月二”炒豆是流行范围较广的风俗之一。人们会提前一天将豆子用糖水浸湿,然后晾干,待皮干了后将豆子放入锅里炒,也称“炒蜜豆”,也有人们直接将豆子放在锅里炒。

  生活方面:“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也迎合了人们“望子成龙”、“招财进宝”的心理,人们借此祈求平安和幸福。

  “熏虫”

  “二月二”,农家有熏虫之说。农家一般是在过年的时候就把“二月二”要用的高香和鞭炮准备好,“二月二”当天,孩子们早早起来,用燃着的香在墙缝等犄角旮旯容易滋生虫鼠的地方逐一晃照一遍,晚上再放鞭炮,以求不受其侵扰。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