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11 08:41:00 来源:沂蒙晚报 我要评论
一团团带颜色的面在捏面人的手里揉上一揉就变出了孙悟空、猪八戒、胖娃娃等各式各样憨态可掬的面人,花花绿绿的色彩,夸张生动的造型,常常令人爱不释手。如今,在街头,已经很难见到这类工艺品制作艺人了。2月3日,记者走近临沂80后民间面塑艺人公维锋,听他讲述与面塑艺术的故事,也感受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
公维锋制作面塑作品。
帮老艺人打理摊位
虚心学习面塑手艺
3日,当记者来到蒙阴县桃墟镇东桃墟村村民公维锋的家中时,他正专心致志地捏着面人,为了迎接新年,公维锋特意捏了有美好寓意的财神、背元宝的羊等各色面塑。这个80后小伙虽然没有学过画画,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却酷爱“捏面人”,而且在十里八乡已小有名气。“别看它制作方式比较简单,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说起面塑,内向的公维锋却打开了话匣子。
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公维锋逛夜市时碰到一位摆摊的老艺人,被老艺人制作的面塑所吸引。一番交谈之后公维锋被老艺人的面塑手艺所折服,便向老艺人拜师学艺。那时还只有22岁的他每天下班后总会第一时间来到老艺人的面塑摊上,一边帮老艺人打理摊位,一边虚心向老艺人学习面塑手艺。通过刻苦学习,公维锋逐渐掌握了面塑的制作手艺。后来,工作地点换了好几个,但是那个放着制作面塑工具的木箱子,一直伴随着他。
反复试验掌握诀窍
六年制面塑近千个
“面塑这手艺,一分靠师父指点,九分就得靠自己研究揣摩。”公维锋说。学习的时候,由于原料制作的技术还未掌握,老艺人回家后也联系不上了,这差点打断了他把面人捏下去的梦想。此后,公维锋通过反复试验、调配,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逐步积累了经验,终于掌握了原料的理想配方和蒸煮火候。不到两年时间,公维锋就能够熟练制作各种精美的面塑作品,其作品造型生动,神形兼备,栩栩如生,甚至受到一些老民间艺人的赞誉。每天除了繁重的工作,只要一有空,公维锋就会静静研究自己的面塑,至今将近六年的时间里,公维锋制作的面塑已达近千个,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形象,公维锋都能顺手拈来。“亲戚朋友看着好看就拿走了,他们喜欢我也高兴。”公维锋笑着说。
“比如捏人像,是啥表情就得捏出啥表情,用制作小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公维锋一边捏着面人一边说道,揉和面粉是个力气活儿,由于面粉质量不同,最后的强度韧度好坏全靠手拿捏。
忧心面塑技艺失传
以后有孩子要教他
对于27岁的公维锋来说,面塑已经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他的话说,“这是最大的爱好,已经割舍不下。”不过说起自己的这手捏面人手艺,公维锋也袒露了一种担忧,如今,走街串巷捏面人的挑担已经很少见到了,只有在一些民俗展示活动中还偶尔可以看到捏面人师傅的表演。“但愿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手工艺能得到传承和发展,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公维锋说,“以后我有孩子了也会教他制作面塑,不能让这门艺术失传。”
记者高红红 通讯员公茂栋 李刚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