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高考安检,舍本求末 治标不治本

2013-06-04 08:35:00    作者:王凌峰   来源:荆楚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治标不治本 高考成绩 高考分数 高考作弊 高考制度
[提要]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的高考“穿衣宝典”。笔者认为,这种看似严格安检保障高考公平的做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舍本求末,类似的高考安检极端做法不可取。

  文胸要换成背心,裤子穿松紧带儿的,鞋子最好是一次成型的塑料凉拖……这是吉林省一位高三班主任近日给学生们总结出的高考“穿衣宝典”。今年吉林省将实施“史上最严”高考安检,金属探测仪一响,即便只是文胸后面有两排金属搭扣,也将被拒之门外。

  笔者认为,这种看似严格安检保障高考公平的做法,实际上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舍本求末,类似的高考安检极端做法不可取。

  毫无疑问,安检的目的是想最大限度地减少作弊,最大限度地保证高考公平,但是,过度借力安检、依赖安检来控制作弊行为、保证高考公平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会促使更多商家或团体开发更为先进的“反检”技术,为作弊行为生产更为优秀的作弊工具,导致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社会资源浪费,把高考引入“安检与反检”的恶性循环之中。如何从根源上杜绝作弊?追根溯源还得思考学生为什么作弊,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才知道该怎么做。笔者认为,作弊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中国教育的功利性。

  我国现行教育,在教育目标上,重成才,轻成人。教育的本真是培养真正的人和真正培养人,是关注人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教育却重智育,轻德体;重特长,轻全面发展;关注成名成家,忽视如何做人。其结果,教育成了智育,学生把最该具备的诚信和公平正义抛之脑后,抱着“未达目的不择手段”心态,挖空心思瞅着高考那点事,作弊也就成了很多学生高考的“心灵首选动作”。

  在教育行为上,现行教育重结果,轻过程。社会、学校、家长一致认同“高考跳龙门”“高考改变命运”,于是,谁升学有望就重视谁,谁升学无望就忽视谁,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差,一切都差。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也接受了这一观点。学习成了唯一,分数成了命根子,文凭成了终极目的,这样,学校加班加点补课,学生反反复复做题。在人生辉煌的前20年,家长、学生投入了太多的精力财力,谁都“伤不起”,谁都不愿意将十几年的辛苦努力在高考中“付之一炬”。当高考如此重要的时候,谁又不会觊觎高考,谁又不会心生邪念?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考作弊行为?

  笔者认为,一要逐渐改革高考制度,打破一次考试定终生的现象。应该逐渐弱化高考的“选拔性”,不断提高高考的“参考性”。比如,可以将高中三年的成绩、高考成绩、大学院校的复合考试成绩、社会实践活动等多项评价因素整合,作为学生最后入学的依据,只有评价的因数多了,才会减少学生对高考分数的依赖。

  二要全力改变用人体制和观念。考试本来只是检验知识水平的一种手段和形式,并不能证明能力的高低,也说明不了太多的实际问题,而大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一看学历二看学校,这种“高文凭就得高职位,好院校拿到好薪酬”的用人导向使得考试承载了太多的功利性,那么铤而走险、拼死一搏也就顺理成章。为此,用人单位包括各种人才选拔都要改变观念,要轻学历重能力,不看想用之人毕业什么学校只看是否满足用人需求,真真切切让能者上前、让素质为上、让供需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高考作弊行为,也只有这样,中国教育才能步入阳光大道,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和作用。

  稿源:荆楚网

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