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岁的老人给101岁的老哥送上一个大大的寿字

2014-01-21 09:44:00    作者:王丽   来源:钱江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潘老 百岁老人 爸爸 挑食 高血压
[提要]左边的是101岁的朱是语,右边的是100岁的潘渭滨,两位老人同住一个社区却是第一次见面。向两位百岁老人讨要长寿秘诀,潘老的儿子想了想说,老父亲这一辈子都与世无争,心态好,又乐于助人。

  左边的是101岁的朱是语,右边的是100岁的潘渭滨,两位老人同住一个社区却是第一次见面。

  一个社区前后几百米,住了两位百岁老人,却是第一次见面

  100岁的他给101岁的老哥

  送上一个大大的寿字

  心情开朗、家庭和睦、子女孝顺,这才是长寿秘诀啊

  杭州下城区东新街道长青苑社区里,相距几百米,竟然住着两位百岁老人。因为社工对企退老人的走访,100周岁的潘渭滨老人偶然得知,住在同一社区里的竟然还有一位比他大一岁的朱是语老哥,而且即将迎来101周岁的生日。

  身体硬朗并写得一手好字的潘老便萌生了一个念头,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大红宣纸上写个大大的寿字。他要把这份祝福送给老哥。

  在白纸上盖上印章,小心剪下,再贴在落款下方,潘老精神矍铄,动作利落,一气呵成,怎么看都不像有100岁高龄。一旁67岁的儿子潘晓群说,老父亲现在每天还保持看报的习惯,“爸爸眼神很好,我看书看报要戴老花镜,他都不用戴。”

  和潘老的儿子聊天才知道,原来潘老是有“江南一枝梅”之称的著名画家,最擅长画梅花。“心情好时,他一天能画上好几幅,直到现在,画指甲盖一半大小的梅花,手都不抖的。”

  “出发啦。”100岁的潘老带上儿子女儿去邻居家串门了。老人步履轻松,跟在后头的小记好几次被老人嫌弃速度太慢。

  敲开邻居家的门,两位百岁老人相见恨晚,虽然第一次见面,两人就像商量好似的,都穿了件大红喜气的唐装,就连戴的帽子都如出一辙。“以前我到哪儿都是最大的,没想到今天当了回老二!”见到比自己年长1岁的老大哥朱是语,潘老幽默地自我打趣。

  向两位百岁老人讨要长寿秘诀,潘老的儿子想了想说,老父亲这一辈子都与世无争,心态好,又乐于助人。虽然现在满口假牙,可胃口特好,不挑食,有肉吃肉,有咸菜吃咸菜。要说真有什么值得说道的,就是爱走路爱逛街,有事没事都喜欢出去走走。

  “大夏天中午12点都挡不住他要出去逛逛的玩心呢。”潘晓群说,毕竟100岁了,怕意外,子女们只能悄悄跟在老人后头。“他一路玩过去,看到有意思的事还会跟人聊天,看到有什么画啊书法啊,他更喜欢停下来看看了。”

  另一位百岁老人朱是语,虽然记忆力没以前好,身体也还挺硬朗。“刚刚给他做了体检,各项指标比我们都好,我还有高血压呢。”照顾老人40年的女婿汪永年都84岁了,他想了半天,觉得老丈人的生活习惯没啥特殊的。“爸爸年轻时不锻炼的,现在无非就是生活有规律,早上八九点起床,晚上8点30分睡觉,对了,爸爸爱睡觉,吃完午饭下午能睡上两三个小时。”

  虽然,关于长寿秘诀,两位百岁老人都说没啥特殊的,可两个家庭却给了小记一个相同的感受——

  心情开朗,不管是两位百岁老人还是老人的子女们,都热情爱笑;家庭和睦,这是最让人艳羡的,为了方便照顾两位百岁老人,子女们都搬来和老人一起住,吃穿用都照顾得妥妥当当。几个小时里,子女们总是“爸爸”前,“爸爸”后,搀着扶着。他们说,自己也是七八十岁的人了,却还能天天“爸爸爸爸”地叫着,真的很幸福。(本报记者 王丽本报通讯员 李彩敏 徐英云 文/摄)

  )

初审编辑:苏旬
责任编辑:王真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