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东营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

2025-04-22 18:0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李欣

  大众网记者 唐梦琳 李欣 东营报道

  4月22日,东营市召开“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英明,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现代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刘志强,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玉明以及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科负责人吴晗共同介绍东营市农业农村系统“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紧紧锚定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目标定位,坚持创新驱动,聚力深化改革,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势头。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一产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4.1%、7.3%,增速分居全省第4、第2、第1位,为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夯实了“三农”根基、提供了基础支撑。

  牢记“国之大者”,稳产保供能力持续增强。粮食生产保持稳中有增,大豆扩种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东营市作为全省6个总产增加、单产提升贡献较大的市之一受到省通报表扬,河口区、垦利区入选“国家大豆单产提升工程”。“菜篮子”产品保障有力,蔬菜、肉蛋奶供给充足,产量双双稳定在80万吨以上。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3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6%以上,处于全省前列。

  筑牢“后备粮仓”,盐碱地综合利用成效明显。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国家试点扎实推进,初步探索出了“封域双层暗管排盐”“机械深翻打破不透水层+暗管铺设”等多种技术路线和路径模式,有序改造提升盐碱耕地14.59万亩。其中,广饶县作为全省2个县区之一,获批开展首批盐碱地综合利用国家试点县建设。垦利区入选全国盐碱地综合利用县级成果样板县。盐碱地种业攻关取得突破,全市累计保存种质资源4.3万余份,筛选耐盐碱作物新品种(系)68个,育成农作物新品种16个,5家单位被认定为山东省首批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站。

  狠抓“强链延链”,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培育形成了百亿级现代畜牧、百亿级特色水产、国家级沿黄大豆“三大产业集群”和黄河口滩羊、大米、大豆、对虾“四条全产业链”。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突破200家,3家企业入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突破6000家。先后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全省现代农业强县、乡土产业名品村等“国字号”“省字号”乡村产业集聚区210余个。累计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4个、“好品山东”目录清单产品5个、省知名农产品品牌36个,黄河口大米品牌价值达到11.63亿元,“黄河口农品”品牌影响力进入全省前5位。

  打造“示范样板”,和美乡村建设扩面成势。聚力抓好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共规划建设11个省级、17个市级、26个县级片区,覆盖全市30%以上的村庄,覆盖率全省领先。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5%,65%以上的村庄污水实现有效治理。建成省市级和美乡村310个,覆盖率居全省前列。扎实推进共富乡村建设,探索推广来料加工、产业赋能等6种共富模式,建成118家“共富工坊”,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省标脱贫享受政策户人均纯收入位居全省第1。

  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将坚定不移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以提速提质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为牵引,突出“一个重心”,守牢“两条底线”,强化“三大举措”,扎实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更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速提质打造乡村振兴“升级版”。聚力实施片区提升行动,做实“片区+园区+强镇”联建共建模式,新建5个市级重点片区,新争创2个省级乡村振兴片区和2个省级衔接推进区。聚力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村庄清洁系列战役。聚力推动共富乡村建设,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和低收入群体等实现“家门口”就业,助力集体增收、农民致富。

  以更强担当扛牢使命责任,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和防止返贫底线任务。全力抓好粮油生产,深入开展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大力实施10万亩国家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高标准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加快推进特色育种攻关,改造提升盐碱耕地5.2万亩,培育新品种(系)30个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优化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深入落实各类帮扶政策,推动衔接资金项目长期良性运营,持续发挥效益。

  以更大力度抓好兴业富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在农业全产业链打造上再加力,年内力争打造10条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擦亮“黄河口农品”金字招牌。在农业绿色转型发展上再加力,扎实推进水、肥、药科学高效利用,持续抓好秸秆、农膜、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在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上再加力,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为特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沉睡资源唤醒”行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鲍梓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