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明——想有试验田 培育新概念

2013-05-14 10:24:00    作者:诸秋萍   来源:新民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姚明 上海市第四中学 篮球联赛 队比赛 球队
[提要]在今年的两会上,姚明的首个政协提案曾得到广泛关注。姚明只能在其影响力能够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尝试,他想在上海有块篮球改革的试验田,开展全新概念的中学生篮球联赛。”  姚明希望将来的篮球人才能从高中联赛、大学生联赛中培养发掘,将专业篮球和校园篮球有机结合起来。

  在今年的两会上,姚明的首个政协提案曾得到广泛关注。他提出的促进中国篮球可持续发展的四项改革建议,得到了媒体热炒和不少篮球业内人士的支持。不过,篮协实体化、建立开放的篮球人才交流平台、体教结合(将专业篮球和校园篮球有机结合起来),都会影响各方面的利益,呼吁过后,什么时候主管部门愿意进行这方面的尝试,还是个未知数。姚明只能在其影响力能够达到的范围内进行改革尝试,他想在上海有块篮球改革的试验田,开展全新概念的中学生篮球联赛。

  最近,姚明一直在与有关部门联络,希望由教育系统主办这样的篮球联赛。

  姚明在他的政协提案中提出:“应当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广泛意义的中学生篮球联赛。这个联赛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校队比赛,而是一个集培育校园篮球文化、培养篮球后备人才、吸引社会参与于一身的综合性平台,是一个地区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真正基础。”

  上海目前虽有高中生篮球联赛,但参加球队很少,只是在几个篮球传统学校之间进行。这与姚明设想的全新概念中学生篮球联赛有很大不同。姚明希望新的联赛有更广泛的参与、能培育校园篮球文化,最终能成为篮球人才培养的真正基地。

  姚明的想法已得到有关部门的正面回应。在随上海男篮访问菲律宾期间,姚明向本报记者透露有关部门愿意出钱由他和俱乐部牵头办中学生联赛。但姚明觉得还是教育部门来主办比较好。“我希望即使我将来不搞篮球了,这样的高中生篮球联赛还能继续存在。”

  姚明希望将来的篮球人才能从高中联赛、大学生联赛中培养发掘,将专业篮球和校园篮球有机结合起来。这当中,高中篮球的普及非常重要。

  按姚明的设想,高中篮球联赛不能只是为比赛而比赛,必须与培养校园篮球文化相结合,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爱上篮球运动。姚明最近在做的事,是想说服教育部门能将比赛时间放在正常上课日。“比赛最好放在星期一至星期五,周六周日看的人太少,应该尽可能多地让同学们来看自己球队的比赛。”

  从记者了解的情况看,上海不少高中是愿意组队参加篮球联赛的。但由于各校重点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同,校园设施的限制等原因,要所有的学校都参加,也不太现实。而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对是否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担忧,或许也将是一个阻力。尽管如此,姚明还是想促成这样的联赛早日出现。(王志灵)

  各方声音

  积极支持

  我们支持姚明创办中学生篮球联赛的想法。南洋模范中学的特色运动项目就是篮球。在南模中学,每个班级组建一支男篮,一支女篮。学校花半年时间为学生举办篮球联赛,一个赛季举办100场,在校园里特别火爆,也是师生最喜欢的活动。

  我们的比赛安排在周一至周五的中午,12时30分开始,1时10分结束。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中午也和学生一样,到赛场上给学生加油,和学生打成一片,还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

  南洋模范中学学生处副主任 陈凤广

  培养爱好

  上海市正在进行高中体育专项化改革,在全市17个区县的17所中学里试点。我们学校是试点中学之一。

  其实,姚明想试办篮球联赛和上海市提倡体育联赛进校园的活动,都是很好的建议。在光明中学,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我们把其中两节课合并在一起,这节课的时长达到80分钟。学校利用这节“超长”体育课,培养学生对一项体育运动的爱好,贯穿高中三年级的体育教学。

  我们提倡的是,高中掌握一项运动,大学把这项运动专业化,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把这项运动培养成终身爱好。

  光明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 李光耀

  场地受限

  上海市第四中学是个百年老校,学生的课余活动项目不少。我们学校以乒乓球为特色,每年会承办校际间的联赛。让学生参加篮球这样的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有益,我们也支持。

  不过,从我们的经验来看,如果一所学校承办校际间的联赛,牵涉的精力过多。赛程如果一两个星期还可以应付,时间过长,学校会感觉负担过重。所以,我们建议,如果是学校承办这样的比赛,赛制不宜过长。

  此外,我们学校在市中心,寸土寸金,只有一个200米的操场,开展篮球运动受到场地和天气等因素的限制,有难度。如何打破这些限制是关键。

  上海市第四中学副校长 诸秋萍

玉青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