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02 10:30:00 作者: 来源:扬子晚报 我要评论
原标题:前法网冠军 如何面对失利
1989年,17岁的张德培爆冷获得法网男单冠军。
2001年7月3日,张德培,这位1989年的法网冠军,坐在温网的小采访室里,当时他刚刚在第二轮失利。采访他的是我和一位美国记者。那是他非常凄惨的一段时间,在连续参加的13项赛事中,最好成绩只是闯入第二轮,世界排名也从巅峰时的第二降到了第48位。
那时的温网,还没有中国球员参赛,“金花”还不是用来形容球员的词汇。我在温网见到的唯一一名中国球员是15岁的彭帅,她通过预选赛打入青少年组比赛的正赛。
张德培那场比赛的对手是瑞典的比约克曼,第一盘只需赢一分就可拿下,但最后输了;第二盘打到抢七局,又输了。他表情非常沮丧,语调缓慢,但非常动情,娓娓道来。他基本不会说中文,虽然退役后执教彭帅时,另外一位中国球员郑洁都对他的中文水平感到吃惊。说到连续的失利,29岁的他说不会轻易退役,因为他依然对网球充满激情。
“在场上面对那么多观众,对我来说,他们给了我激情。”这是我从资料库里,找到的他12年前的原话。他说:“这的确是非常令人失望的阶段。我不知道什么原因遭遇连续的失败,但我还是尽力出去参加比赛,不断地尝试机会,希望能走出阴影。”
他还说:“现在我的生涯只是慢慢地滑落下去。我能够冷静地看待过去的辉煌,也能看待现在的失望。我也仍然希望能克服现在的逆境,这需要毅力,但我心里怀着这样的希望。只要有希望,有取胜的欲望,然后不断努力,我就可以继续网球生涯。”
他还谈到了在中国参加比赛的场景和对中国球迷的感恩。“我非常感谢在中国受到的欢迎,我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这一切。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球员,我希望能对生活在美国的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孩子有所鼓励,希望我的成功能激励他们奋进,在他们喜欢的领域有所成就。得到他们的承认是种荣誉,是种特权。”
在采访的最后,他突然告诉我说:“你知道吗?我已担任北京申办奥运会的大使了。”我问:“这对你有特殊的意义吗?”他回答道:“是的,过去10年中,我每年都去中国比赛,亲眼目睹中国的变化。我希望北京能申办成功,因为奥运会能帮助中国打开更多与世界沟通的渠道和大门,会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采访大约进行了30分钟,他还谈到了自己如何距离世界第一一步之遥,却永远也达不到那个位置的遗憾,以及网坛的种种。
10天后,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两年后,31岁的张德培宣布退役。他在16年的职业生涯中赢得了34个比赛的冠军,他17岁又3个月在法网夺冠的时刻,影响了中国一代球迷。他至今依然是四大满贯赛历史上最年轻的冠军。
2011年,李娜继张德培之后成为第二位在罗兰加洛斯加冕的华人。今年5月30日,我在这里目睹了31岁的李娜在第二轮失利,并在赛后进行了采访,也突然想起12年前的那次采访并记之。
新华社记者 王子江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