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9月16日讯(记者 王青青 通讯员 张学荣 周生鑫 )河口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现有企业的扶持和培植,通过加大扶持培育力度,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快推进企业发展。
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提高掌控水平。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动态,真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争取区政府及各级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支持,以强有力的资金、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确保了开发区经济形势的稳定。先后帮助企业解决银行贷款6.2亿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92个,协助企业招工872人,争取各类上级扶持资金2.4亿元。
加强产业引导规划,打造产业集群。深入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鼓励天正、海鑫、旭业等大企业搞好战略策划,明确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加快膨胀。目前,开发区已形成了以汇海医药、旭业新材料、常青树化工、天正化工、安诺其纺织材料为主导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海螺型材、栋明铝业、环海塑业、北玻玻璃科技等企业为主导的新型型材产业;以海鑫石油装备、金开石化设备、兴和管业、精诚钢管、金舜钢管、海蓝德钻具等企业为主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以澳纳纺织、三镇服饰、渤海纺织为骨干的纺织服装制造产业。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等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了围绕油田三产服务、扶持地方建设以旭日节能、澳润石油、芳华石化科技、鹏达非金属为首的一大批小企业群体,完善了开发区产业链条,增强了后续发展动力。
实施项目培植工程,提升出口创汇能力。扶持常青树、海润、汇海等企业搞技改、上项目,快速膨胀规模。旭业新材料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河口区本土企业上市即将实现零的突破;引导企业加大对外开放,鼓励企业开拓国外市场。海鑫石油装备、黄海塑料等企业先后在刚果、印尼、肯尼亚、阿联酋等国家设立子公司,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出口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各类省级、市级研发中心为依托,引导企业在高精尖项目上加大高端人才引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常青树化工通过科技创新,成为河口区首家标准化良好行为4A 级企业,鹏达非金属材料、金舜石油装备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东营市科技型企业,市级科技型企业达到18家,建立产学研结合基地18个,实施国家、省市重点计划项目36个,达成科技成果25个,科技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企业家培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组建成立开发区企业家协会,吸纳企业会员62家。以企业家协会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座谈活动,先后组织企业赴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高校培训9次,到江苏、烟台等先进地区考察10次,聘请10名企业管理专家组织专题培训29次。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家思想境界,增强了共赢意识,促进了企业在融资、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推动开发区企业协作、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