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12月24日讯 近日,由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与济南大学联合申报的“生物多肽缩合剂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荣获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河口经济开发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转化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科技成果引进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园区转型升级。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创新环境。近年来,河口经济开发区海鑫石油装备、金开石化设备制造、常青树化工、汇海医药化工、旭业新材料等多家企业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技术研发,先后获得各类专利技术126项,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膨胀产业规模,提升集群内涵。东营汇安高科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东营市天正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旭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晨阳菌业有限公司、山东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山东金开石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东营市海鑫石油装备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分别被东营市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为“2013年度东营市科技型企业”;胜利油田东方鹏达非金属材料制品有限公司、东营豪迈木业有限责任公司、东营新科新特陶有限责任公司、山东金舜石油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石大油田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东营市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公布认定为2014年第一批东营市科技型企业,东营安诺其纺织材料有限公司被认定为2014年第二批东营市科技型企业,至此河口经济开发区市级科技型企业已增加到14家。
强化人才引进,夯实创新基础。河口经济开发区围绕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加强开发区人才队伍建设,多形式广渠道全方位引才聚智,着力构筑人才集聚洼地。鼓励企业与行业龙头、科研院所结成对子,以自身项目为依托,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合作、管理咨询等方式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积极同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等知名科研院校对接,在企业与高校之间搭建了相互联系的“桥梁”,推进产学研合作,引进高新技术,吸引各类科技要素和高层次人才向园区聚集,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科研人员52人,形成了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为提升园区科研能力奠定了良好的人力智力基础。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与济南大学完成的“生物多肽缩合剂与可循环微泡沫钻井液开发”项目、山东旭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耐穿刺防水卷材与氯化聚乙烯橡胶研制”项目分别获得东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经济发展类);东营市海鑫石油装备有限公司(先进制造业)、东营市天正化工有限公司(化工类)、胜利油田东方鹏达非金属材料制品有限公司(新材料类)、东营汇安高科电子有限公司(电子信息类)等4家企业分别获得2013年度东营市优秀科技企业奖;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晨阳菌业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分别获得2013年度东营市科技创新奖(十佳管理创新企业);山东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郑秀明、黄河口高新技术创业园王宗华等2名同志分别获得“2013年度东营市科技创新奖”(十佳科技创新人才)。
加快平台建设,提高创新能力。河口经济开发区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搭建具有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强化开放服务功能,改善科技创新环境,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依托汇海医药、旭业新材料等企业,先后成立了院士工作站、教学科研实践基地、省级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博士后工作站正式批准成立。依托园区内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各省级研发技术中心,确定利用5年左右时间,大力引进10名博士进驻博士后工作站,集聚200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3000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创建开发区人才工作项目亮点。注重招引与培养相结合,在大力引进外来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大对现有人才的挖掘培养。鼓励创新创业和练好基本功,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培训,开展各类技能比武,提高生产一线人才质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力保障。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与济南大学完成的“dk联产乙酰乙酸酯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东营市科学技术奖(经济发展类)一等奖;山东晨阳菌业有限公司完成的“工厂化真姬菇液体菌种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荣获东营市科学技术奖(经济发展类)二等奖;东营市天正化工有限公司完成的“5,6-二氨基苯并咪唑酮生产关键技术”项目、山东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完成的“高固含、低vocsbs万能胶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荣获东营市科学技术奖(经济发展类)三等奖;山东旭业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旭思,荣获东营市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奖)。山东汇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与济南大学联合申报的“生物多肽缩合剂合成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分别荣获2014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14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加强扶持力度,激发创新活力。河口经济开发区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延伸新兴产业链条。以常青树化工、汇海医药化工、旭业新材料、金开石化设备制造、海鑫石油装备等科研实力较强企业为重点,在资金、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先后拨付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鼓励企业研发新技术、采取新工艺、引进新设备,加大科技成果引进、转化的技术开发投入,同时,在土地使用指标、信息服务、项目建设等方面向高新技术企业倾斜,山东常青树化工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至此河口经济开发区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4家,省级以上名牌产品6个。河口经济开发区连续两年荣获“山东省投资环境最佳园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