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东营2月27日讯 河口经济开发区以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强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加快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强化经济运行调度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融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园区经济提质增效。
着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培养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以发展战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企业风险管控、融资关系协调为着力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当好企业发展的“方向盘”,做到驾驭有方。同时,把培养和造就优秀企业家队伍,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加强参政议政、诚信经营等企业外部责任培养,也要注重职业担当、劳资关系、资源节约等内部责任的养成。
加强政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积极开展政银企合作,帮助企业牵线搭桥,提高信贷资金流通速度,引进异地金融机构贷款。同时,探索建立企业资金链风险预警和处置联动机制,与金融系统合作,及时掌握资金链异常方面的动态信息,开展综合分析研判,对可能发生的资金链风险事件,及时转入协调化解机制,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工作。
突出建设和服务两个重点,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一季度是工业企业新上项目的筹备期,是做好项目上报的关键期,配合企业及时做好项目的储备、审核、上报等工作,以项目推进领导小组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服务推进机制,明确阶段目标,倒排工期,加快建设,确保项目早落户、早动工、早投产。
继续强化监管力度,确保安全环保工作不断提升。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同时抓好环境宣传教育,发挥舆论导向“正能量”,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为抓手,全面深入排查和整改隐患。构筑防范事故的思想防线,并严格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加快闲置资产盘活,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对现有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建立统计台账,将招商引资作为盘活闲置资产的重要手段,通过资产并购重组、注资、股权转让等方式,盘活闲置土地及资产,促进小微企业嫁接改造,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提高产出效益。
完善人才工作管理模式,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依托最新开通的信息平台,畅通开发区与企业的沟通渠道,为企业开发人才资源提供服务;继续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申报各级科研工作站,申请项目资金;同时,积极与组织、经信、人社部门联系,加大本土人才的培养力度,形成“高层人才创新科技,产业人才扩大生产”的人才资源利用模式,为培育本土品牌做好智力支撑。
优化企业金融发展环境,维护区域经济金融稳定。一是科学研判,分类处置。对经营良好、暂时出现资金链紧张的企业,列入救助名单,启动处置预案;对过度融资、杠杆率高引发风险但产品有市场、有品牌、影响大的企业,要及早介入,采取资产重整、市场重组等手段,加大救助力度;对产能过剩、救助无价值的企业,发挥市场优胜劣汰功能。二是化解开发区企业互保联保模式。积极推动银行和企业沟通对接,通过提高抵押率、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担保公司担保、纯信用贷款等替代方式,阻断担保链,及时化解苗头性问题。突破企业相互担保、临时周转困难等融资瓶颈,防止企业资金链断裂,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金融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