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5-26 10:42:00 来源:胜利日报 我要评论
大众网东营5月26日讯 5月22日,油田以自我审视、真诚邀请、郑重承诺的态度,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东营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官员,中央、省及部分涉油市地媒体记者共36人应邀参加活动。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不仅有胜利油田生产经营的情况介绍,也有企业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群众的生动做法,还有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建设的具体举措,体现了油田‘大企业大责任’的担当;同时油田把对社会、对员工的承诺,公开说出来,这种精神非常可贵,油田的很多做法值得地方企业学习。”山东省政协委员、鑫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东道出了来宾的共同心声。
淄博日报记者李阳第一次来油田,原来他只是通过数字和书面的文字来看油田。一天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以及与职工的交谈,完全颠覆了他对油田那种高能耗、高污染的想象。他说:“一天的参观学习,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胜利油田做了什么,交了什么样的答卷,胜利油田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
在耿井现代化水厂,来宾参观水库水源,走入水博馆,了解胜利油田供水公司水处理的生产流程、服务油地的区域,品尝经过深度处理、让西城40万居民受益的直饮水,并不时与工作人员交流。
“我家住在东营区新区,离耿井水厂很近,说实话,还真不知道充满泥沙的黄河水是经过了这么多道繁杂的工艺技术处理后,才变成了如此清澈的自来水。”东营市政协副秘书长、委员活动办公室主任徐荣华说,“看来,让我们走进胜利、了解胜利,很有必要,以后我们也可以放心地用水了。”
大众网记者向玲说:“参观水博馆,我感受到胜利油田在改善民生,特别是在满足用水需求、保障供水安全、改善供水水质方面的持续追求和不懈努力。”
针对环境、水质等老百姓高度关注的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成林说:“胜利油田在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见到明显成效,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胜利发电厂,几个数字引起了媒体的注意——脱硫系统年减排二氧化硫7万吨。当四台机组脱硝项目全部投运后,年减排氮氧化物2万吨,二氧化碳年捕集达4万吨。在听完工作人员的解释后,媒体记者认为,枯燥的数字背后,彰显了胜利油田为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责任担当和积极贡献。
不仅在重大的项目上走绿色低碳之路,在胜利油田,各基层单位也将绿色生产理念贯穿于各项工作中,尽最大努力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生产。
“钻井现场的轰鸣声没有了,井场交流也能听得清了。”这是黄三角早报记者顾松最直观的感受。
这种现象的出现,得益于网电钻机的推广应用。
“我队使用网电替代柴油发电后,打了近1.5万米进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00吨,相当于200辆家用轿车一年的排放量。”黄河钻井50207队员工介绍情况时,井场上不时有鸟儿低低掠过,停歇在周围旷野的水面上。
与50207队做法类似,在东辛采油15队,员工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创造了一批革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逐步实现了安全绿色采油,实现连续26年安全环保无事故。如今,“要油井水井,更要碧水蓝天”已经成为该队员工的共识。听了他们的介绍,不少第一次来油田的客人感慨地说:“原来采油是这样进行的。他们能做到这种程度,真是不容易!”
看着平整干净的井场,体验着西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东营区人大代表、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林章说:“近年来,胜利油田牢固树立‘融入地方、合作共赢’的理念,在城市建设、公共事业和和谐环境建设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市民受益。我相信高举油地结合这面旗帜,东营的明天会更美好。”
来宾普遍反映,油田从简短、高效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会到4个参观现场,让大家感觉很受用,活动搭起了油田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新桥梁。东营市市委督查室主任崔增光说: “企业开放日”活动组织得非常好,工作人员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热情专业的讲解,让大家感受到了企业的真诚和热情。
不少代表委员、政府官员之前对油田了解得不太深入,通过参加活动,他们加深了对油田的了解,也积极为油田进一步开展活动、展示负责任形象提出意见建议。
“通过开门办企业,让生于油城、长于油城的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油田,希望这样的活动能经常举办,让油地双方增进感情、共赢发展。”刘晓东说。崔增光希望除了油田层面外,油田部分二级单位也能组织类似活动,让更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市民走进企业,了解真实的负责任的油田,澄清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
还有来宾就活动形式提出建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成林虽然多次来油田,但每一次都有新的认识和感觉,他希望油田能定期(一年或两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及时让媒体和社会了解油田,展示形象。新华社记者萧海川说,他有幸见证胜利油田首次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建议以后分专题系统进行,这样大家可以了解得更深入、新闻可以做得更透彻。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